原标题:车企涌入出行市场,转型出行服务商面临3大难题
新京报讯(记者 蔡妍霏)11月12日,上汽集团宣布将推出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进军网约车业务,打造品质出行服务平台,向“移动出行服务商”靠拢。
不难发现,近年来,绝大多数车企均已开始加速布局出行市场、推出移动出行业务,提供更为智能的出行解决方案成为智能网联汽车时代下各大车企的愿景。
但在业内看来,传统车企想要转型成为出行服务与产品的综合供应商,至少有3大难题还需跨越。
向出行服务商转型成大势所趋
2015年,福特宣称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2016年,通用对外公布其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的设想。2016年5月,神龙汽车对外表示要从“提供汽车产品”转向“提供出行服务”。2017年5月,广汽集团对外表示广汽正在向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型。2017年7月,一汽集团宣称一汽将逐步从制造商转型为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2018年1月,丰田宣布将从汽车公司转型为移动出行公司。今年6月,沃尔沃对外宣称到下个十年中期将发展成为全球汽车行业引领者和消费者出行服务商。今年国庆期间,江淮汽车“和行约车”网约车平台正式上线运营……近几年来,众多车企都表示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进行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的相关布局。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包括北汽、吉利、上汽、比亚迪、福特、大众、宝马等在内,目前大部分整车企业都已投资建设出行服务公司,还推出或计划推出汽车共享项目。
其中,针对移动出行,除了今天宣布推出的网约车战略品牌“享道出行”外,上汽集团还拥有EVCARD和e享天开两个新能源分时租赁业务,并于2016年5月成立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运营企业环球车享。去年5月,北京新能源也发布了旗下全新共享汽车平台——轻享。目前北汽新能源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北京恒誉、北京出行、北京绿行三家分时租赁平台,已推出集公务、商务、旅游、市内、拼车等出行方式于一体的北汽共享汽车平台。长安汽车则推出了长安出行平台,涵盖分时租赁、长短租两大业务,目前已经在国内多个城市投入车辆6000余辆,计划在年内实现投放运营车辆10000辆。
BBA国际大车企的出行布局
作为全球车企的风向标,BBA也早已宣布向出行领域转型。2015年,时任奔驰集团全球总裁的蔡澈对外宣布“奔驰将从汽车制造商转变为互联网出行服务商”。随后,2017年7月,奥迪宣称将由传统汽车制造商向未来汽车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变。今年2月,宝马集团董事长克鲁格表示“宝马将转变为一个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科技出行公司”。今年3月28日,宝马和戴姆勒还对外发布公告,双方将以50:50的股比合资成立一家新公司,宝马与戴姆勒会将旗下已存在的共享汽车、网约车服务、停车服务、充电网络、多模式联运等业务进行合并和扩充。
10月24日,戴姆勒出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则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管理的吉利集团(新业务)有限公司宣布将在华组建合资公司,持股比例为50:50,计划在中国的部分城市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值得注意的是,从分时租赁到网约车,吉利集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能源出行网络。其旗下互联网+新能源出行服务平台曹操专车目前曹操专车已在全国25个城市运营,注册用户超过1600万人。
车企转型面临3个难题
研究表明,出行服务正成为继汽车销售和汽车后市场后第三大重要市场。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汽车产业规模约为3.5万亿美元,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翻一番,达到6.7万亿—7万亿美元,其中出行服务的增幅有望达到50倍以上。
不过有业内专家指出,从各大车企所布局的“移动出行服务”业务发展的现状来看,仍面临各种各样的难点。在今年“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表示,传统车企向出行服务商转型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在能力没有逐步培养成型时,整车厂商冒然转型可能会成为一个陷阱。
张永伟指出,目前传统车企转型出行服务供应商存在着3个难题:第一是车企转向服务化在思维上存在严重的束缚;第二是对车企来讲,在已有的业务上再增加一个新的业务投入,面临着重大挑战;第三是培育互联网思维、能够对出行有深度理解的人员,以及人员体系的建设需要时间。
他认为,能否转型成功主要与车企自有的能力体系是否匹配有关,出行服务商有着自己独特的能力需求。“未来出行服务商要么在科技上有技术创新引领性的能力,要么在数据上进行一种大规模、精细化的数据管理,要么更加贴近用户、了解用户需求,具备一个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能力。”
新京报记者 蔡妍霏 编辑 温艺晗 校对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