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我争先:马娃有双既走路又干活的手

日期:11-12
牛犊马娃脱贫

原标题:脱贫攻坚我争先:马娃有双既走路又干活的手

近日在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采访时,听到大家议论,青石嘴镇下吊沟村有一位身残志坚,不等不靠,立志脱贫的村民马娃,被海北州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评为“脱贫帮困先锋”。

残疾人“脱贫先锋”这里面会有怎样的故事。

普通的农家庄廓,收拾得干净整洁,枯黄的饲草扎成捆儿整齐地摆放在小院儿的一角,牛舍里大小不一的花牛在反刍着吃下的食物,在不起眼儿的一处角落养着兔子和鸡……生机勃勃的小院儿显示着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勤劳。

“快进来”,在家门口马娃满脸笑容地向我们“走”来。因为下身残疾,他只能用一只手握着一块厚木板,一只手扶着脚“行走”,长年累月,所以,他的上身显得很壮。仔细打量这位“站”起来不过1米高的回族汉子:一张粗糙的脸上沉淀着艰辛岁月的沧桑,条条皱纹如同雕刻的一般坚实,憨态可掬的笑容掩不住庄稼人特有的善良,却不曾有半丝卑微,那双既要走路又要干活厚实的双手,皴裂了无数条细细的口子,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主人吃过的常人难以下咽的苦痛。

今年53岁的马娃本名马应寿,因姓马且生肖属马,村里的长辈们都叫他“马娃”。2岁时患小儿麻痹导致下身残疾,14岁那年,他的父母先后去世,留下了兄弟姐妹6人无依无靠,让原本贫困的家雪上加霜。马娃笑着说,“虽然我身有残疾,作为家里的老大,必须挑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担。”

“你这一路走来肯定很苦。”

“只要人活着,日子总有办法能过好。虽然我身有残疾,但是我还有双手,我一直相信只要肯干肯吃苦,就能过上好日子”。马娃依然笑着回答。

抬灰、翻地、磨地、种地、割田、碾场……这些庄稼活儿,腿脚不灵便的马娃带着两个弟弟样样都要干,饿了开水就上一口馍馍,困了就地休息会儿起来再干。遇到年景不好的时候,马娃就带着弟弟妹妹到亲戚家要些粮食,过渡一下青黄不接的日子。

身体残疾的马娃是个闲不住的人。成家后,他卖掉了家里的两头牛犊,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经过改装后干起了跑“摩的”的营生。那时候,不光载客,也给人送牛羊。也正是在这送牛羊的过程中,马娃摸出了牛羊贩运的门道。

“树挪死,人挪活。”在马娃看来,想脱离贫穷就要变。守着一亩三分地,虽能勉强糊口,但是那样过日子就没了奔头。于是,马娃开始做起了贩运牛犊的生意,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也长了不少见识。

起初,马娃从近处买来几头牛犊,而后卖到别处赚取差价,1头牛犊有100元的利润。因为小时候家里养过牛,他有一定的经验,买来牛犊后,悉心照料,不断摸索,卖出去的牛犊都很健康。后来,村里谁家的牛要是有病、下崽,他们都会去找马娃帮忙。就这样,马娃赢得了口碑,很多人都来找马娃买牛犊,德令哈、兴海……马娃的名气也越来越响亮。同村的马得清早就知道马娃在牛犊贩运方面经验丰富,希望和他一起做生意。马娃也正需要这样一个年轻的得力帮手,两人配合默契,去年收入分别达到4万多元。

“就是靠着脱贫到户资金、低保、残疾补助也能过日子,何必这么吃苦?”当记者按常理这样问时,马娃却说:“拖着腿能挣回来一口吃的,就不能坐着‘等靠要’。国家政策好,偷懒要国家养,要不得!”前段时间,马娃卖掉几头小牛,立即将去年的贷款还清,他说:“在我危难时政府帮了我,我得有诚信,不能拖欠政府,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良知。”

“随着扶贫政策的推进,抱着‘等靠要’思想的人还有不少。马娃却坚持自力更生,从来不向镇党委政府伸手”。青石嘴镇党委副书记闫良说。

2015年精准扶贫识别时,马娃家被确定为贫困户,一家四口每人有6400元扶贫到户资金,一年的残疾补助金也有2400元,这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马娃用这些钱买了两头母牛,做起了“牛生意”。

勤劳不亏人。自从做起了“牛生意”,马娃干劲十足。每天天不亮就拖着残疾的双腿干活,拌饲料、喂牛、挤牛奶、清理牛舍、晾晒饲草料,一直忙到中午,才吃第一顿饭。

在女儿马海燕和儿子马海峰眼里,爸爸是一个伟大的人。虽然身患残疾,但是爸爸为这个家的不懈付出他们都看在眼里,他们在为爸爸骄傲的同时努力学习,兄妹俩的不少奖状高高地挂在屋子最显眼的地方。那个地方也是马娃的动力和希望所在。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马娃的脸上始终洋溢着乐观、自信的笑容。采访了那么多脱贫攻坚的人与事,这笑容的印象与众不同。(尹耀增)

南宁:“四个狠抓”打好问题线索排查“组合拳” 依法强势拆违 狠刹违建歪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