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造节水、高效、生态型现代化灌区 用好黄河每滴水
位于山东聊城市位山灌区的位山湿地公园,昔日黄沙漫漫,如今草长莺飞。 本报记者 吉蕾蕾摄
农村水利设施对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黄河流域大力推动新型灌区建设,打造节水、高效、生态型现代化灌区。如今,黄河流域及下游引黄灌区内700多处大中型灌区灌溉面积达1.26亿亩,有力推动了灌区百姓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促进了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深秋时节,位于山东省庆云县的严务水库波光潋滟,这方来自黄河的甜甜“客水”,激荡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70岁的王景奎对过去“吃水贵如油,辈辈为水愁”的日子记忆犹新,他生活的严务乡王皇村是全县有名的“十八苦村”之一,“吃水又苦又咸,种地完全靠天,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吃上‘甜水’”。
王景奎如今喝的“甜水”是通过引黄渠,辗转200公里,从齐河县的李家岸灌区引来的黄河水。
近年来,黄河流域大力推动新型灌区建设,通过完善水利建设、保障饮水安全、加强灌区生态建设及信息化建设,努力打造节水、高效、生态型现代化灌区。如今,黄河流域及下游引黄灌区内700多处大中型灌区灌溉面积达1.26亿亩,有力推动了灌区百姓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促进了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告别苦咸水
农村水环境在改善
庆云县临近渤海,属典型海浸区,苦水区面积达24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8%,虽然马颊河、德惠新河、漳卫新河3条省管河道横穿全县,但由于经常干旱而水量不足。
“缺水”曾是困扰庆云县发展的最大难题。为解决全县人民的饮水问题,自1993年以来,庆云县集全县之力开工建设水库。以庆云水库为水源,庆云先后建成日供水能力1.5万立方米的水厂1座,铺设管道500余公里,解决了苦水区151个村庄、10.5万人的吃水困难。2009年,庆云县又将农村饮水工作的重点由“面的覆盖”转向“质的提升”,在建成中型平原水库和实现“双线引黄”的基础上,对总水厂进行改扩建,为全县铺设主、支管道1600多公里,到2010年10月份,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至此,全县彻底结束了“喝苦水”历史。
黄河水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3年在黄河流域启动饮水安全工程以来,先后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48094处。截至2017年底,通过实施饮水安全工程,为流域内66个地市(州、盟)、340个县(市、旗)1.2亿多人提供了水源保障,累计解决了沿黄农村90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有了小农水
“荒碱地”变“吨粮田”
水利是支撑河南省这个粮食生产大省的根基,也是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这里是盐碱地,以前小麦亩产只有三四百斤,自从用上黄河水灌溉,盐碱地全都变成了米粮川,现在小麦每亩能打千把斤,水稻平均每亩也在1400多斤。”刚刚收割完水稻的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祝楼乡新城村村民祝忠民告诉记者,以前都是用井水浇地,井水硬度大、水温低、容易泛碱,种出的稻米也不好吃,如今用黄河水浇灌出来的稻米,又黏又香,味道就是不一样。
浇灌祝忠民家农田的黄河水,就是通过人民胜利渠,再从一号跌水处流入新磁河而来的。人民胜利渠于1951年兴建,是黄河下游的第一个大型引黄工程。20世纪70年代,通过原阳县祝楼乡的黄河分支新磁河,人民胜利渠又修建了引黄支渠。由于引来的黄河水携带着大量泥沙,沉淀后用来灌溉农田,保留了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大大提高了土壤肥力,这才使昔日低洼荒凉的盐碱地变成了如今的高产稳产田。
“通过引黄灌溉工程的升级改造,灌区的灌溉面积得到恢复和增加,粮食生产能力得到增强,农田灌溉效益得到进一步发挥和提高。”河南省水利厅农水处副处长李立新说,据统计,改革开放40年来,河南省万亩以上的引黄灌区从21处增加到52处,有效灌溉面积从145万亩增加到1360万亩,增加1200多万亩,为河南省农业生产,尤其是提高粮食产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改革开放初期,黄河流域农村水利工作主要是为沿黄地区引黄灌区农业发展提供黄河水源,扩大引黄灌溉面积。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目前黄河流域及下游引黄灌区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引蓄提水工程,仅黄河下游就先后修建、改建引黄工程97处,设计流量4328立方米/秒。随着供水量增加,灌溉面积不断扩大,沿黄地区灌溉面积由初期的0.68亿亩扩大到目前的1.26亿亩。
美了生态
沉沙地如今“赛江南”
引黄灌区长期引黄造福当地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泥沙,让沉沙池区的群众受到困扰。
站在黄河位山湿地公园里,山东聊城市高新区顾官屯西程铺村村民周广霞说:“这个地方以前是沉沙池,池区沉沙堆积如山,生态条件非常差。一起风就漫天黄沙,庄稼也长不好,村民都很穷,很多人出去打工就不回来了,村里根本留不住人。”
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其超介绍,黄河滩区、金堤河流域泄洪区、黄河故道西片区和北片区是聊城的4大集中连片贫困区。2016年7月份,位山灌区沉沙池旅游扶贫开发项目正式启动。如今,池区60.3公里的栈道已修建完成,景点旅游设施也在加速建设,沉沙池青山绿水之变已初见成效,风卷沙的场景一去不返。
曾饱受黄沙之苦的不只是聊城,几十年前,滨州市小开河灌区沉沙地也是漫天黄沙。如今,小开河灌区沉沙地湿地公园碧水荡漾、沙鸥云集。小开河引黄灌溉管理局局长王景元说,建湿地公园,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为了保护这片湿地,在干渠两侧90公里范围内筑起了5米宽的绿化平台,种植4排共计15万棵适合当地生长的防护林。同时,采用远距离输沙模式,将黄河泥沙输送到位于中游51.3公里处的沉沙池,集中沉积泥沙。”2017年12月份,小开河引黄灌区获批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成为全国首个引黄灌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农村水利设施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保障。”黄河水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强化黄河流域农村水生态环境整治,到2020年,使坡耕地治理程度达到80%左右,防治水土流失大见成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吉蕾蕾 实习生 毛均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