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位设计国礼的苏州绣娘,为什么要复兴《延禧攻略》江南织造
澎湃新闻记者 洪燕华
今年夏季,《延禧攻略》火了,“绣娘”魏璎珞火了,电视剧里江南织造的各类服饰也火了。
“我一定要复兴江南织造,复兴中国非遗文化。”绣娘戚秋兰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挖掘古丝绸工艺,重塑中国丝绸文化是我的使命。”
戚秋兰是谁?可能你对这个名字还比较陌生,但你也许见过她的绣品。
2016年杭州G20峰会送给20国集团元首夫人们的国礼《合礼》,就是她设计制作的;2014年APEC峰会领导人服装,也有她设计的款式和元素;她还代表中国丝绸参展上海世博会、米兰世博会、哈萨克斯坦世博会,以及接下来今年12月的中国(巴拿马)综合品牌展览会和2020迪拜世博会……她的绣品被指定为国礼,输出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
镜头推远一点,30年前,她是苏州太湖湖畔的一名普通绣娘。1988年,她怀着6个月身孕,从6平方米店铺起家,创立绣娘丝绸。30年沉沉浮浮,她坚持下来了。她说感恩是成功的基石,她说只要全力以赴做一件事,宇宙都会来帮你。
作为中国丝绸服饰工艺非遗创新传承人,戚秋兰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她最感动的还是由中国丝绸协会联合国家商务部评选的“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
“这是丝绸行业的至高荣誉,这个奖颁给我,是荣誉,更是责任和担当。”在丝绸行业坚守了30多年的戚秋兰这么说。
戚秋兰
11月8日,在苏州金鸡湖畔见到戚秋兰,她穿着自己设计的藕色改良旗袍袅袅而来,似一幅行走的中国水墨画,即将启程前往法国里昂参加11月12日开幕的常书鸿、常沙娜父女“花开敦煌”艺术联展的她,掩饰不住兴奋,一口吴侬软语,从自己的丝绸之梦,谈到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再到国家正在推行的“一带一路”。
“中国古往今来卖了那么多丝绸,人家说起来最高级的丝绸还是爱马仕,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家打的是文化牌。”戚秋兰对澎湃新闻说,“所以我们要复兴中国丝绸文化,复兴江南织造。”
江南织造之首在苏州
古代的江南织造泛指三大织造,三织造之首就是在苏州。
《大清会典事例》记载,顺治初年定,御用礼服及四时衣服,各宫及皇子、公主朝服衣服,均依礼部定式,移交江宁、苏州、杭州三处织造恭进……“凡上用缎匹,内织局、江宁织造,赏用缎匹,苏杭织造。”
热播电视剧《延禧攻略》频繁闪现江南织造的身影,剧中最体现人物质感的,是各式龙褂、常服、外褂,这些服饰的面料大多来自苏州的“吴罗”。
历史上“绫罗绸缎”的“罗”就是出自苏州,“吴罗”,即古代吴地所产的罗,起源于战国时期的传统织造技术四经绞罗技艺。苏州是“罗”的故乡,2013年,吴罗织造技艺列入第六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剧中妃嫔服饰上的图案做工也是极其精致,用到打籽绣、盤金绣等不少苏绣技法。此外,剧中服饰和团扇大量运用了苏州缂丝技术,皇后穿的吉服全名叫“缂丝石青地八团龙棉褂”,就是缂丝制成。
缂丝是中国古代皇家御用织物的典范,2006年苏绣和苏州缂丝织造技艺都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缂丝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延禧攻略》富察皇后的缂丝吉服
《延禧攻略》高贵妃的缂丝团扇
想复兴“江南织造府”
“十年前,我在读文献的时候,看到江南织造府,花了很多年时间去挖掘,我一直在想,能不能再造江南织造府,重塑我们苏州这么好的传统文化。”为深度挖掘丝绸织造鼎盛时期的文化及非遗工艺,戚秋兰组织成立江南织造府研究院,并在苏州古城河边选址再造江南织造府。
这座苏州园林式建筑明年有望落成开放。“将来大家在这里会看到古丝绸织造、苏绣工坊现场技艺表演,以故宫收藏明清大师画家作品为题材,展示出宋锦缂丝古丝绸织绣作品艺术馆……”戚秋兰说。
“这是古苏州城最后一块地了,是苏州古城进世界非遗园林拙政园唯一的北出入口,你看,从这里走到苏州博物馆也就五六分钟距离,这是苏州的护城河,这是一座千年古桥,宋代年间建的,清代又重修了,我要复原这座古桥,将来从那条路直接可以走到江南织造府……”站在古桥上,戚秋兰描述着江南织造府的未来。桥下,千年古城河静静流淌,不远处的高架,一辆高铁列车疾驶而过。
历史上,太湖湖畔,苏绣绣娘千千万万,一针一针绣出江南织造的鼎盛。
今天,绣娘戚秋兰就要再现这一幕。
戚秋兰设计绣制的国礼《锦绣龙章》丝巾,描绘历史上江南织造府进贡绣品进皇城的场景
[对话]
身怀六甲如何从六平方米店铺起家?
澎湃新闻:上世纪80年代,社会上还没有创业风潮,您是怎么想到创业,又是怎么从六个平方米的店铺起家的?
戚秋兰:我是苏州吴县人,吴县在太湖边上,有5000多年的历史。吴县人手工活特别好,那时有一句话,苏州一半女工都是做丝绸的,基本都出自吴县。我母亲、我奶奶都会做刺绣服装,我从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上世纪80年代我从学校毕业,之后做了老师,我丈夫当时在苏州市政府财政局工作,我们结婚时,他在市里,我在吴县,我当时觉得他读书出来,也是不容易的,我就辞了老师的工作,到苏州来了。
可能是我的性格决定了我今天的命运。当时我丈夫同事建议我去他们单位工作,我觉得依赖他找一份工作,这是对他的减分,肯定不是加分,我就想到靠自己的手艺吃饭。当时还有规定,干部家属不能经商,怎么办呢?就转了个弯,开个经营部吧,一个服装厂的经营部,我就这样从6个平方米的店面起家。
那时我丈夫反对我这么做,说这怎么行。我说,怎么不行啊,我很坚持。
1988年那年,我当时怀着儿子,6个多月大了,开始创业。我1988年起家,1994年开了第一家店铺,前店后厂的店铺。
孩子爸爸从最开始反对,到支持,然后到2000年,他也被我拖下海了,当时他是他们财政局唯一一个辞职的。人家都是夫唱妇随,我们家是妇唱夫随。
我们这个行业确实很辛苦,从一个蚕宝宝到一件衣服出来,时间线太长了。我几十年走过来,我朋友觉得我能坚持下来很不可思议。从面料的图案,织锦,到制造出来,再到怎样去设计服装,生产出来,再拿到市场上去卖,这么长的线,在他们眼里是不可思议,但我总觉得乐在其中。
我不仅影响了我丈夫,也影响了我儿子,他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系硕士毕业,现在也在协助我。30年前,我怀着6个月大的他从6平方米店面起步,30年后的今天,他和我一起发展丝绸品牌、深耕中国丝绸文化。
我对我儿子说,你做每件事不要觉得是痛苦的,你要快乐地去面对,如果你乐在其中,你会喜欢,你会坚持。很欣慰,他坚持下来了,做得很好。
感恩是成功的基石,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要有感恩的心去做事情。
参加上海世博会,为什么最初是拒绝?
澎湃新闻:2010年您参展上海世博会,丝绸再次以中国符号登上国际舞台,这次经历给您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戚秋兰:2009年的时候,苏州政府要到世博会展示,大家抢着都要去,很幸运我们被选中了。论资金实力我们这个行业是个小众行业,当时分管文化的一位副市长问,怎么代表中国和苏州呢,大家想了一下说,唯有丝绸。就想到让我来做,用产品展示,要有走秀。
当时找到我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也没听说过世博会。当时市里的领导和电视台的人一起来找我,我没答应,因为不懂。
那天晚上我跟我儿子徐挺通电话就把这件事和跟他说了,我儿子那时在英国牛津大学读书,我说市里的领导叫我去参加世博会,我儿子当时回答我就两句话:“妈妈,你不做到今天,谁也不会想到你。丝绸,这是一个太好的机会,百年一遇的事情,你想不想?”还有一句话说,“你如果要做品牌,这是一个最好的机会,你想不想做下去?”我听了之后说,好,去!
2010年世博期间真的是蛮震撼的,绣娘丝绸是上海世博会唯一指定丝绸礼品,我们还走了一场很大的秀,60多个世博馆的馆长看了我们走秀。就是从这时开始,我们的品牌就不一样了,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完全就不一样了。
戚秋兰设计绣制的哈萨克斯坦世博会礼品丝巾《丝绸之路》
2015年米兰世博会,2017年哈萨克斯坦世博会,我们都参加了,2020年迪拜世博会我们也已经收到邀请。现在,中国文化符号在国际上是越来越受欢迎了。
APEC领导人服装是怎么设计出的?
澎湃新闻:2014年APEC峰会,领导人身着苏州宋锦定制的服装拍“全家福”,这些领导人的衣服是苏州绣娘赶制的,整个过程您都参与了,能说说背后的故事吗?
戚秋兰:用宋锦做APEC领导人的服装,这个概念就是我提议的。
当时江南大学崔荣荣教授,唯一获得国务院津贴的古服饰研究专家,他当时是组委会成员。2013年做APEC准备的时候,他跟我一起商量,我们中国应该设计出怎么样的APEC服装呢?
我们两人从晚上9点一直聊到第二天凌晨3点。我说,中国的丝绸这么有名,肯定绕不过丝绸的,肯定要用丝绸来做,用有历史的织绣文化来做,那应该要用苏州的锦绣,我们苏州的宋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那这个服装的故事讲出去一定是非常好的。再加上,苏州本来就是很有底蕴文化的。我把这个想法和他说了后,他就说:“太好了!”
于是我们开始打样,图案设计,包括制造商的选定,后来我们就成功了。
当时在全国征集的时候有许多件服装,最后的定向,用我们宋锦的概念,衣服上用海水江崖纹一些元素细节,在众多产品里整合,层层筛选,最终入围了“新中装”3 套服装和一件披肩。
2014年11月10日,北京,APEC峰会与会领导人拍摄“全家福”大合影,领导人服装下摆处的“海水江崖纹”设计来自戚秋兰大家后来在电视上看到领导人服装下摆的海水江崖纹的设计,是常饰于古代龙袍、官服下摆,吉祥纹样寓意 21 个经济体山水相依,守望相护。我们现在有3套服装在中国档案馆展出,我还得到了APEC组委会颁发的突出贡献奖。
G20国礼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澎湃新闻:2016年G20峰会,中国作为东道主送给各国元首夫人的国礼也是您设计的,G20峰会当时在杭州,为什么是苏州丝绸的设计入选呢?
戚秋兰:我从2015年8月到2016年9月,用了一年时间,从研究物料开始准备。我当时想,杭州也有丝绸,我们要超越他们的话,一定要从文化的底蕴和工艺上超越。
因为绫罗绸缎,绫是一种工艺,罗是一种工艺,绸也是一种工艺。当时他们提议把国画的牡丹,杭州市花桂花,一定要融进去,杭州西湖的景色也要融进去,你想想这么多的元素,这些画面感我反复在想,印花的话要采取怎么样的布种工艺,既要看上去有时代感,又要有底蕴。
最后我决定,用绫罗绸缎的四种工艺结合起来织造,再用绣,我们想超越杭州,织造工艺是一个,因为绫罗绸缎是御用文化,在宫廷里,包括现在的故宫,70%手工艺来自于苏州。再加上刺绣,苏绣是国家非遗,是四大名绣之首,有“平绣、乱针绣、打籽绣、盘金绣”四种针法,我把牡丹花和桂花做刺绣,西湖的景色用整个织造做出来,总共用到8种工艺,打造了这份国礼。
国礼《合礼》丝巾和手包
国礼《合礼》围巾
当时入围的每家企业只有5分钟时间解说,我们用了20分钟时间讲了这件作品的由来,从图案元素选用到织造工艺以及苏绣技法等等,最后选定了我们的。国礼《合礼》后来被中国丝绸档案馆、苏州丝绸博物馆永久珍藏展出。为“敦煌父女”设计“花开敦煌”艺术品,有何特别
澎湃新闻:您最近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前院长、敦煌研究艺术家常沙娜跨界合作绣制“花开敦煌”系列艺术品,参展9月27日开幕的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受到很多好评,这次丝绸之路之行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戚秋兰: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丝绸承载着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敦煌文博会是中国唯一以“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博览会,很荣幸可以和常沙娜老师合作,将千年敦煌的故事通过丝绸讲述给世界。
常沙娜老师是“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的女儿,出生于法国里昂的她12岁时随父母迁居敦煌,80年来她承载父亲的遗志,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与教育,他们父女的故事让我很震撼也很感动,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这么恢弘的中国艺术为什么不能通过丝绸这样的方式展示给世界呢?
这次常书鸿、常沙娜父女敦煌艺术联展的“花开敦煌”系列艺术品由我主持设计,设计素材来自敦煌莫高窟二〇五窟中的三兔莲花藻井井心图案。
莫高窟二〇五窟的三兔莲花藻井图案
非遗工艺苏绣,刺绣“花开敦煌”展品
“花开敦煌”系列艺术品包括礼服、丝巾和包包套组
根据敦煌的图案、色彩、细节等元素,选用丝绸与织、染、绣三大中国传统工艺结合,最后设计出“花开敦煌”系列艺术品,有非遗工艺织造罗、手工扎染绸缎结合手工绣花的礼服,手工扎染的乔其绣花丝巾,非遗工艺织造罗绣花包。
通过江南织造工艺,千年丝绸和千年敦煌组成了新的CP,一方丝绸之上,古老的敦煌艺术有了新的生命力。
“花开敦煌”系列艺术品在参展丝绸之路文博会之前,9月20日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文化IP及创新设计展,下一站11月12日将赴法国里昂,就是常沙娜老师的出生地巡展,希望这套再现苏州千年江南织造府工匠记忆的艺术品,能让世界看到中国传统织造的传承与创新。
我们现在说丝绸之梦说的是什么,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就是一个大国复兴的中国梦。这次敦煌之行,我深深感受到这一点。
戚秋兰(右)和常沙娜在敦煌
澎湃新闻:您的绣品还将代表中国丝绸参展今年12月举行的中国(巴拿马)综合品牌展览会,正值中国与巴拿马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一周年,这次展会意义特别,您准备得如何?
戚秋兰:中国与巴拿马2017年建交后的第一届“中国(巴拿马)综合品牌展览会”12月2日-5日举行,这也是两国建交后,中国贸促会首次在巴拿马举办展会,是展示我们“中国软实力”很好的机会。
我们的参展绣品已经准备好,运往北京了,11月26日将启程前往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布展,等展览开幕,全世界就可以看到我们的丝绸了。
可以做中国丝绸文化的传播者,对我来说,是至高的荣誉。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丝绸,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我一定要做好。
不会有人买龙袍,为什么还要复兴江南织造?
澎湃新闻:作为国礼代表输出中国形象,已经是丝绸行业至高点了,您是怎么想到再造江南织造府,弘扬中国丝绸文化呢?
戚秋兰:我不只是把丝绸当成一个商业或者产品在做,而是希望做一个文化的寄寓,我希望跳脱现在的产品,去挖掘更多江南文化的东西。
我们丝绸这个行业,唯一能振兴的,是品牌,我们卖再多丝绸,人家说起来最高级的丝绸仍然是爱马仕,因为爱马仕这个产品已经超越了文化层面,是法国王室御用的东西。所以中国人如果还在做产品,做得再好,只是停留在一个浅的层面。
为什么丝绸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个东西?十个中国人里有九个不知道,只知道是原产中国,丝绸为什么在苏杭,而不在中国别的地方?不是说其他地方养不出蚕,包括重庆,就有很多蚕丝厂,但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苏杭的丝绸好,不单单只是养蚕技术,而是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机构,叫江南织造府。
历史上的江南织造府就是为朝廷置办丝制品,丝绸曾是一种权力荣耀和地位的象征,这个机构留在江南以后,在江南囤积了大量的人才,最好的丝绸在皇城,技术却留在了苏州。
当时古代还没有高科技,丝绸之路就是这样走出来,就是用丝绸换白银。这些丝绸的织造就是在江南,这里有大量皇室御用的东西,从京杭大运河往北京送,还有一大批是海外出口。
十年前,我在读文献的时候,看到江南织造府,我一直在想,能不能再造江南织造府,重塑丝绸文化,但当时说实话,无论是财力物力精力都没有胆量说我们去做。
两年前,我这个愿望越来越强烈,一定要复兴江南织造府,重塑我们苏州这条文脉。
今年夏天,清宫剧《延禧攻略》对苏绣、缂丝等江南织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很好的推广,明清时期皇族服饰就是由江南织造府绣制的,看到大家这么喜爱江南织造,作为丝绸服饰工艺非遗创新传承人,我的使命感来得更强了。
澎湃新闻:现在您遇到什么困难吗?
戚秋兰:我希望有生之年能收集到更多特别是明清时期江南织造府的正品,像江南织造府流落到日本、美国的布匹。我把这些流失海外的东西收集回来。我们其实每年不管生意好坏,都会拿一笔钱出来收东西,我们去全球各地民间收集大量古纺织品。
我把以前在故宫修复龙袍的老师请回来做织造机,恢复一条以前做龙袍做古纺织品的生产线,让世人看到这才是中国丝绸的至高点。法国人标榜那么多年的奢侈品恰恰连这个的凤毛麟角都不及。因为做一件龙袍,中国人要花两年时间,它是忘记成本的,它是一件艺术品,一天一天5厘米5厘米地去做一件龙袍,这个态度可能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才会有。
戚秋兰收藏的清朝龙袍织造,香色缂丝金龙夹龙袍
《延禧攻略》剧照,清朝皇帝龙袍由江南织造府绣制
我们已经有古丝绸织造机,刺绣工坊。我们刺绣工坊在恢复苏州在明清时期最鼎盛时候的艺术,明代有“明四家”,都是我们苏州人,唐寅(唐伯虎)、文征明、沈周、仇英。我们将他们的画都用刺绣来复原,用明清时代的织和绣来展现,我现在已经做了很多。
从工艺角度我们是有信心的,做了这些国礼以后,我想留给这座城市更多的东西,虽然不会再有人买龙袍,但这个行为艺术是中国纺织的一个至高点。所以我们想将这条生产线恢复出来,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中国丝绸文化的强大。
我们要光复江南织造府,重塑中国丝绸文化,需要做得很扎实,所以我们请到苏州当地还有全国各地文史办的老师,问他们江南织造府曾经是什么样的。
我们很欣慰的是,这些老师一开始只是咨询,到最后花很多心血帮助我们。从最早可能只是想挖掘一些历史,到现在,很快,我们关于江南织造府的书会出版,40万字的。还有一位老师基于这些文史的内容,写了一本关于江南织造府的小说,目前差不多快要写完了。
我很感动的是,很多老师参与进来之后,觉得这是在为这个城市留东西,为这个国家这个时代留东西,都很支持。
我在苏州古城河边,千年河塘、千年古桥的附近,选址再造江南织造府,一座江南建筑特色的园林,明年就有望落成对外开放,希望这个地方能再现姑苏古城的繁华,再现中国丝绸文化的繁华,成为我们江南文化的新名片。
江南织造府效果图
希望将来全世界的人看丝绸到中国,到中国就到苏州,到苏州就到江南织造府。
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一言难尽,但不管遇到什么,我都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全力以赴做一件事,全宇宙都会来帮你。
这件事由我发起,这么多年筹备,现在已经在社会各界,尤其是在行业内得到大家鼎力支持,又遇到苏州这样一个好城市,本身是有文化底蕴去承载这件事情的,又遇到好的政府对丝绸的看重,和对这件事情认知上的高度。
中国人在丝绸这个领域是至高点,全球最大的出口仍然在我们手上,所以如果我们拿文化的至高点来说的话,这件事情对国家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会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自信。
所以,这是件天时地利人和的事。
我是苏州的女儿,能为这座城市做点事,为这个国家这个时代留下点历史上的好东西,是我的责任和使命。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