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命教育,缺失的迟早得补上
旁观遗体告别和火化,参观骨灰寄存室……近日,山东大学数十名学生来到济南市莲花山殡仪馆,参观了整个殡葬流程,这是该校“死亡教育课”的重要一环。
任课老师王云岭说:“虽然课程名叫死亡教育,但实际上也是一种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再反过来对事业、人生、社会有更丰富成熟的认知,更大意义上促进学生的成长。”有人则担心这样的课程是不是太前卫了、太残忍了?事实上,学校和开课老师同样也有这样的顾虑,所以,一开始只在医学院里展开,经过多年试验后才向全校学生开放。山东大学试行情况看起来不错,这并不意味着大家都得照搬,山东大学有山东大学的特点,适应山东大学的未必适应别的地方。
就本身而言,这样的教育方式也是因人而异的,医学院的学生以后的职业就是跟死神打交道,需要及早做好准备,但别的学院的学生是不是适合就得认真仔细地评估一下,不能“差不多”“毛估估”“觉得可以”说开课就开了。学校以及任课老师也得明白,认识死亡不一定要去殡仪馆,走了一趟殡仪馆也不等于就明白了生命的真谛,学生能从中领悟到什么仍然取决于学校以及老师如何从学生心理、从哲学从科学出发设计这门课程。而且,旁观陌生人的葬礼,是要经过家属同意的,更要依礼而行、严肃对待,要不然就是对死者和家属的不尊重,这就违背了开设这门课的初衷。
但山东大学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路是对的,我们既要看到人生美好的一面,也需要面对生命、自然残酷的那一面。一直以来,我们的生命教育以“生”为主,倾向于赞美生活的美好,以鼓励向上的力量,但其实死也是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不可回避的。这就像挫折和成功不可分离、喜悦和痛苦构成了人生一样,只看到一面,人生观都是不完整的;只看到一面,都无法理解体会生命的可贵之处。可现实是,有些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看到了恶的那一面,却忽视了美好的那一面,意志消沉、虚度光阴;有些人充满激情、富有理想,却对困难和现实面准备不足,经不起风雨;更有些人因为认识、经历上的不完整,对人生有了片面的想法,对生命意义缺少清醒的认识。
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弥补这种不足,弥补因为经历、环境、条件造成的负面影响,将人性导向责任、理性和守法。大学正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大学又属于对自我管理能力要求很高的阶段,容易误入歧途,需要学校和社会一定程度的介入。
生命教育匮乏的后果已经很明显了。我们看到在学校里,校园霸凌事件频频发生,手段残忍令人惊心;药家鑫撞了人以后,没去及时施救反将人刺死,只为了“害怕她以后无休止地来找我看病、索赔”;复旦大学的林森浩,因为琐事向同学投毒;而到了社会上,因为自己内心的不满向无辜人群动手的恶性案件也发生了多起。
这里面除了犯罪分子本身罪恶、人格的缺陷、价值观的扭曲,不能无视的是生命教育的缺失,他们既不珍惜别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既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命健康权,也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每个人都应该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什么人适合什么方式,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也不只是大学,幼儿园、小学中学也一样需要开展。学校里要开展,家庭社会也要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