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龚克:人工智能发展应尽快达成全球共识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认为,人工智能发展最缺的是人才,人才培养应打破传统学科分割的培养体系。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摄
新京报:人工智能无疑是近年最热门的话题,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呈现什么特点?
龚克:人工智能发展,首先是要建设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和创新体系。现在很多企业牵头建设了一批开放创新的平台,不过如何做到科技研发层面的协同,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同时,要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推动伦理、道德、标准、法规方面的工作。人工智能正在快速渗入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涉及人类共同利益,应尽快达成全球共识。
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以408个企业为样本,从人才、技术、资金三个方面建立了关系数据库。研究发现,中国的智能产业不是外部输入型产业,是在中国互联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条件下,适应中国转型发展的内生型企业。它们的发展形态的突出特点是连接-聚集-赋能-扩散。
人工智能最缺的是人才
新京报:与国际相比,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处于什么阶段?
龚克:我认为人工智能有4个要素:算法、算力、数据、应用场景。
中国在最核心的算法上没有太多优势,是短板。从算力来讲,中国的超级计算能力、云计算能力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在开放应用上也有明显不足。通常认为,中国在数据和应用场景方面居优势地位,但也要看到“数据孤岛”问题,看到制造业的数据标准化、开放度方面的短板。应用方面,中国人工智能应用百花齐放、亮点频发,但在规范化方面相对滞后。
新京报:你认为应如何解决人工智能发展的难题?
龚克:人工智能发展最缺的是人才,这是业界共识。人工智能具有学科综合的特点,人才培养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形成新模式。传统专业分割培养模式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走出学科融合协同发展之路。
另一方面,我们之前的科技教育,在科学精神和道德伦理方面有所缺失,这个短板必须补上。现在的科学随时随地被社会所应用,因此必须负责地研发、负责地创新、负责地应用。
人工智能发展怕“虚热”
新京报:人工智能发展是否存在过热的倾向?
龚克:“热”不可怕,怕的是“虚热”。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提高生产质量效率,解决城市痛点,解决公众切身问题,“热”一点并不是问题。中国最大的实际问题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为此提出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数字化、自动化水平参差不齐,缺少工业互连基础,缺少开放数据平台,还没有形成蓬勃发展的产业网生态。
所以,人工智能不是“冷热”问题,是“虚实”问题。
■ 同题问答
世界互联网大会已召开五届,过去5年互联网行业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龚克:印象最深的是移动互联的日益普及。过去五年,从固定互联到移动互联是一个重要质变。
展望未来五年,你认为世界互联网行业会有哪些趋势?
龚克:未来要让数字经济福利辐射全人类,让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都能分享数字经济红利。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需要打破传统行业壁垒,在保证安全条件下,数据要互通开放,释放开发者创造力。
你对未来一年有什么期望?
龚克:互联网发展是不可预期的,如果从个人愿望来讲,希望中国互联网能更普惠、更开放、更安全。
新京报记者 王俊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