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归根结底是内需
明天闭幕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扩大开放的信号。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赢得了外国政要和工商界人士的热烈响应。
展会期间,海关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进口11.7万亿元,增长15.5%,10月份进口增速为26.3%。这表明,尽管面临着外部贸易和投资环境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中国继续推动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初心不变,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依然强劲。作为全球第二大的进口国,中国不仅欢迎各个国家来淘金,也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这一周,进博会、互联网大会和“双11”接踵而来,分别对应着进口、创新和消费这三个中国经济的关键词。虽然三个关键词各有侧重,但归根结底是内需。进口需求旺盛,说明人们有意愿和有能力追求质高价优的商品和服务;而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致力于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者通吃;消费更是不言而喻,本身就是内需的组成部分,并且是未来最大的增量。
中国是一个大国,经济发展不能受制于人,外向型经济只能是一时的支点,内需立国才是根本。进一步说,我国是一个投资导向型的经济体,这一点与欧美发达国家有所区别,后者对消费更为依赖。而我们的投资,又与政府主导的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密切相关,效率始终是个问题
凯恩斯说,从长期看我们都会死掉。所以他的经济分析框架只建立在短期上,不问长期。在短期,投资这驾马车当然最好使了。可是长期毕竟是存在的,短期折腾多了,下一个短期就没得玩了。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就不是什么“三驾马车”的事情了,土地、资本、人口等当然很重要,但核心驱动力只能是创新及效率。只有后者,才能为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释放更多的消费潜力。
内需问题,不是投资和消费之间孰优孰劣的问题,不是谁压倒谁和此消彼长的问题,隐藏其中的真正问题在于效率和改革,在于摒弃旧的增长模式,致力于新常态、新经济和新周期。内需成为中国经济的顶梁柱,但这个内需已经是创新和服务加持的内需,而非那个一味刺激的内需
内需进一步归根结底是供给。我们举办首届进博会,不仅仅是一来一往的做单买卖,也是推动自身和全球走向更加开放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对接。互联网大会尽管聚焦技术,但技术创新也需要一个友好型的营商环境,让创新物有所值,收益匹配风险。而“双11”引爆的消费,来自于技术升级带来的降维竞争,未来的消费升级则有赖于制度升级。市场经济发展到最后,就是内需的较量,就是制度和法律体系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