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在青启用

日期:11-07
黄渤海文化遗产北海

原标题: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在青启用

青岛日报讯 昨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简称北海基地)在青岛市即墨区蓝色硅谷启用。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山东省副省长孙继业出席启用仪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市文广新局以及国家海洋博物馆、黄渤海沿海省市文物考古单位等机构相关负责人参与活动。

据介绍,北海基地将作为集水下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保护、展示、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于一体,统筹黄渤海海域,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国家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将引领与推动黄渤海海域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同时,探索完善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管理模式,促进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整个基地占地面积约33.7亩,总建筑面积约16400平方米,由青岛市财政计划投资约1.4亿元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已完成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于2017年年底竣工。 据了解,中日甲午海战沉舰——“致远舰”和“经远舰”的出水文物,9月底已经运抵北海基地。随着北海基地的正式启用,两舰出水文物将在此开展保护修复与考古研究等一系列工作。

刘玉珠对山东省和青岛市对北海基地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北海基地的启用是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一件大事,将因其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国家海洋战略的贡献而载入史册。他希望北海基地从国家海洋战略和“一带一路”的视角谋划好黄渤海地区的水下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和保护利用工作;依托青岛的区域优势,加强海上丝绸之路北线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如东北亚区域海上丝绸之路时空范畴、航行线路、贸易模式、技术传播、文化互动、遗址保护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

据悉,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统筹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机构,目前在全国设立了两个直属基地。北海基地的启用填补了我国北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国家级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的空白,将与南海基地构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一南一北、双翼齐飞”的格局。

青岛市作为东部沿海著名的海洋科技名城,拥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等诸多海洋科研机构,集聚着全国40%的高层次海洋领域科研人员和院士,承担着50%的国家重点海洋科研项目,雄厚的海洋科研机构与资源,领先的海洋技术优势,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及国家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与高端服务。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市文化遗产保护特别是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斐然:曾先后承办了三届全国性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考古)培训班,参与了“南海I号”、“南澳I号”等全国重大的水下考古工作,取得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和成果,逐步成长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力量。2010年8月,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挂牌成立,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2014年1月,国家文物局与青岛市政府签署了《北海基地共建协议》,双方决定在青岛市即墨区蓝色硅谷核心区内共建北海基地,从而构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一南一北、双翼齐飞”战略布局,此次北海基地启用,极大地推动了青岛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海洋文化名城建设,成为了响应国家海洋战略、海洋强国、文化遗产强国的有力举措。

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家新参加活动。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新旧动能转换暨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黄河第一坝”龙羊峡水电站首次达到正常蓄水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