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上海民警常常身着西装走进外企,这身打扮“暗示”了什么?

日期:11-07
徐巍张江浦东新区

原标题:这个上海民警常常身着西装走进外企,这身打扮“暗示”了什么?

摘要:“从国际形势到一个手势,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要开展好涉外工作必须精细化。”

“在国外就能申请144小时免签过境上海?这个政策有什么要求?我们很关注,你有时间跟我们讲讲吗?”中午时分,已定居上海多年的(外)籍人士萨米尔一个电话找到浦东公安分局出入境办公室外国人管理组警长徐巍。徐巍爽快答应,在笔记本上记下一笔。本子上,已经排了近10项近期到各个外企和外籍人士集中社区宣传解释出入境政策的行程,旁边批注着这些工作生活在上海的老外们关注的法规政策问题。

大学毕业之时,计算机专业的徐巍在国外大学的通知书和从警报到的通知前选择了后者。2006年进入上海公安出入境部门工作,徐巍又从这一政策复杂、工作繁琐部门的“门外汉”,成了不少萨米尔这样定居浦东的外籍人士的朋友,也见证了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日益开放的过程。

从陌生到成为朋友,结缘一个又一个“萨米尔”

2005年第一次来华,2007年从外地到上海工作,萨米尔被当时刚刚从交警转岗做出入境民警的徐巍检查时才知道,自己拿的居然是一张三个月有效期的访问签证。当时他就懵了:“我不知道中国的法律是怎么规定的,没人跟我说过。”

徐巍耐心解释:“外国人在华工作,需要人社局提供的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之外,还需要公安局签发的工作类居留许可。”为了帮助萨米尔早日补全证件,徐巍主动把联系方式留给萨米尔,让他有问题随时找自己。在徐巍的指导下,萨米尔获得合法居留和就业资格。如今他不光定居上海,还成了浦东新区一名平安志愿者。

在出入境管理部门工作十余年,徐巍见证萨米尔这样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越来越多,也感受到明显的变化:“我工作之初,一个国家的外国人往往喜欢集中居住生活在一起;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融入上海,他们的工作更多元,生活区域也更广泛。”

新状态需要创新管理模式。徐巍记得,2012年浦东外籍人员聚居区之一的联洋社区,3.4万居民中境外人员有5300余人,占全区外籍人员总数的10.3%,来自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上海首家涉外服务站在此落地,配备8名涉外干事,能用英、日、韩三种外语沟通,办理境外人员入住登记、接受出入境政策咨询指导,出入境管理服务功能延伸至社区。

如今,浦东新区辖区境外人员已增至13万余人,徐巍带领的警组如何管得过来?从热心志愿者工作、喜欢与他沟通的萨米尔身上,徐巍想到何不把涉外服务站打造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依靠涉外社工、涉外志愿者的力量?

徐巍拟定了一套系统化的涉外社工培训方案,组建出入境民警、派出所专管民警和涉外社工的微信群,大家交流信息,对接需求,更好地管理和服务辖区外籍人员。

徐巍从涉外社工处了解到,社区一荷兰籍高管HOSSEN先生相当关注中国新的永久居留政策。徐巍主动与其就业的德资公司人事部门联系,多次上门向HOSSEN先生和他的助理解读外国人永久居留政策,协助他们办好了所需材料。最终,HOSSEN先生申请到新政后首张永久居留证。

穿西装还是穿警服,“暗示”不一样

和大多数警察不大一样,工作场合的徐巍反而不大穿警服。

在外资企业宣讲出入境政策时,他往往西装革履。“在很多外国人心里,身着制服的警察找上门意味着自己涉案,不是好事。我们明明主动服务,反而遭遇‘门难进’。”因此他去外企开展工作,都会换上熨烫妥帖的西装,让这些企业消除顾虑,也显示对对方的尊重:“不同的穿着,效果不一样。”

穿着西装的徐巍与外籍人员交流相关政策

徐巍曾经前往张江一家国际知名企业总部公司介绍上海的出入境管理政策。这家公司旗下众多子公司、项目部都是平行独立运作,各家公司、部门外籍员工派遣方式、管理归属都不一样。上门宣讲之前,徐巍多次上门沟通情况,理顺公司各个机构、部门的分布和权属,为这些公司、项目部量身定制专属的政策宣讲方案,每套方案还分为英文版境外员工专场和中文版人事主管专场。这样的外资企业架构在上海不在少数,徐巍把这一经验运用到其他外资企业工作中,每年宣讲会就要办20多场。

“从国际形势到一个手势,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要开展好涉外工作必须精细化。”徐巍还记得,一次自己参与一起涉外纠纷的调解,当事一方是印度商人。徐巍做通一方工作后,问另一方是否同意,印度人竟轻轻摇了摇头。“另一方当事人马上就怒了,觉得自己已经让步了对方还不同意,我马上告诉他,在印度,轻轻地偏一下头其实是表示同意。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信息,工作就会出问题。”

不过,在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自身文化风俗的同时,外资企业庞杂的架构和工作程序也考验着徐巍服务和管理的能力。

一次走访中,浦东新区横沔地区一家外资企业一名高管被徐巍发现相关手续不全。当事人和上海公司都十分诧异:该企业所有人员都由位于新加坡的人力资源部派驻和办理手续,他们对此毫不知情。

了解情况后,徐巍立即让当事人联系新加坡方的人力资源高级主管赶赴上海,共同协商处理办法。这一次,徐巍穿着警服参加了相关会议:“我是直观地告诉他们,服务者之外我还是执法者,法律法规的底线必须要守住。”

后来,这家外资企业与位于张江地区的另一家涉外企业达成合作项目,每年新加坡的人力资源部会派遣相当数量的外籍员工到张江的企业工作,每次新加坡方第一时间就会主动与徐巍联系,在徐巍的政策解析、引导操作下办理各类手续。

比起其他警种,出入境管理民警的工作要琐碎得多。但徐巍不这样看:“在上海这样一座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我们的工作就像是洒进咖啡里的糖,虽然看不见,甜味却慢慢浮上来了。”

时间回到2003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徐巍,考出托福和雅思,正在等待国外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得知上海公安面向大学生招警,他也参加了考试。

不久之后,两份通知书同时摆到了他的面前。徐巍想见识更宽广的世界,也眷恋上海的羁绊。他最终选择留下来并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开始新的人生:“这座开放的城市同样能让我感受世界的脉动,我也很荣幸自己能为这座城市贡献绵薄之力。”

栏目主编:简工博文字编辑:简工博

山西省旅行社责任险统保示范项目显成效 山西:贫困学子上大学实现“三不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