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华 用“有温度的科技”提升大众幸福感

日期:11-07
价值观快手幸福感

原标题:宿华 用“有温度的科技”提升大众幸福感

创业7年多来,摆在快手首席执行官宿华面前的,是无数道选择题。服务大众还是捧“网红”?遵从流量马太效应还是引入基尼系数调控?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前夕,新京报记者对这位在人工智能领域耕耘十几年的“工程师”创始人进行了专访,讲述和他的团队做出的“不一样”选择,以及如何用短视频提升大众幸福感。

人工智能推动“有温度的科技”

新京报: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是“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你眼中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是怎样的?希望快手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宿华:数字世界至少有以下特点:连接成本极大降低、信息传输效率极大提升、充满信任感、实时互动分享。

作为中国最大的生活分享平台,快手在专注记录分享的同时,亿万用户间的交易需求持续增强。快手向实体经济注入新活力,同时提高了数字经济质量。

新京报:这次你参加人工智能相关的论坛,快手是如何通过人工智能为提升“幸福感”的理念服务的?

宿华:快手的使命是用有温度的科技提升每个人独特的幸福感,人工智能技术是核心驱动力。

快手用户平均每天能够产生超过1500万条视频,累计视频素材超过70亿条。人工智能贯穿到快手视频生产、视频理解、用户理解、精准分发的每个环节。通过对内容的理解、人的理解,人与内容的精准分发匹配,人工智能让每一个个体微小的生活片段都能获得被他人认可的连接,每一个人都能迅速找到同好,在得到外界的关注后消减一点点的孤独感,提升一点点的幸福感,从而增加社会整体幸福感的总和。这种精准的推荐带来的交流及由此产生的温暖、被理解,就是快手技术的温度。

新京报:幸福感是否有实例和数据体现?

宿华:幸福感可大致分为精神上的满足感和物质上的获得感。

在精神层面,有上万名富士康工人,数千名航海员,因为工作性质,他们日常比较孤独,少于交流。通过快手,他们有了与外界连接的通道,一座座孤岛被打破,你能够感受到他们分享收到反馈后的那份快乐。

在物质层面,我们做过一个统计,2017年在全国832个贫困县区,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活跃快手用户,全年约5万人通过平台获得收入超过国家脱贫标准(3000元/人/年),这是一种平台赋能带来的扶贫内生驱动力。

算法蕴含的是团队价值观

新京报:关于算法价值观的问题长期被讨论,你是怎么认为的?

宿华:我一直认为算法是有价值观的。算法是人去定义、搭建的,做算法的工程师、团队是有价值观的。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籍,这是很相似的。

机器不会无中生有产生一个算法,算法是背后有一群很优秀的人,去分析用户的问题、诉求,最后想出一套办法把它变成程序、代码,然后在计算机上运行。这样整个过程下来,实际上算法里面蕴含的是团队的价值观。比如,快手一直追求的是平等普惠,真实向善,赋能大众的价值观。

新京报:作为创始人,你觉得快手独特在哪?

宿华:我想说快手不一样的三点。

“不是”短视频。短视频是目前老百姓记录分享最高效的载体。如果有一天技术发展出现了更为先进的记录载体,快手也会更新迭代。

没有分别心。快手对于所有用户一视同仁,在打造一个真实向善的社区,不会因为个人身份地位、长相性别的差别区别对待。

坚持GDP+基尼系数的分配方式实验。通过公允调节注意力分配资源,避免内容头部效应出现,将注意力资源更多分配到普通人。

新京报:社区基尼系数的说法比较新颖,具体如何体现?

宿华:快手进行内容分发的每个策略,包括短视频播放量和评论点赞,都有基尼系数的约束性考核,避免生产者之间贫富差距过大,照顾长尾用户。快手对上百万粉丝的头部用户采取流量抑制措施,他们的自有流量已经很可观。同时,快手会把很大一部分流量分发给普通人,让即便零粉丝的人在快手发的视频能够有一定量播放,能够被外界看到。

周鸿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防御安全威胁 伊斯特万·赛贝斯戴恩:“数字世界”将彻底改变社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