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院发布2018年度多元调解十大典型案例

日期:11-06
信息化典型案例调解员

原标题:北京法院发布2018年度多元调解十大典型案例

11月6日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北京法院‘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暨多元调解十大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发布北京法院2018年度多元调解十大典型案例。

北京高院立案庭庭长杨艳介绍,此次评选的十大典型案例集中体现了北京法院多元调解工作的三大特点:

一是参与主体更加多元,纠纷化解成效不断提升。案例中既有退休法官、律师和行业专家调解员发挥职业优势和经验优势调解成功的案件,也有借助行政机关综合协调能力联合化解成功的区域群体类纠纷。如在某协会诉某公司支付合作费用的合同纠纷和某公司诉对方公司偿还欠款的金融借款纠纷案中,受诉法院将案件分别委派给律师调解员和某商事调解中心金融领域专家调解员进行调解。这两起案件充分展现了律师和金融专家调解员熟悉商事纠纷“合作共赢促发展”的调解理念以及掌握专业商事调解方法的独特优势。再如涉及新农村建设的70余户村民与承包方之间的工程欠款案,通过乡镇政府主导、联动协调的方式商讨解决方案,最终稳妥化解了村民群体与承包方的纠纷,保障了群众合法权益。

二是专业领域不断扩大,调解专业性日趋增强。十大典型案例除传统的家事、劳务纠纷外,还涵盖了保险、合同、金融、知识产权、建设工程等多个行业专业领域,通过多元调解,行业专业性组织发挥了微管理的大效果。如某基金公司与其他4家基金公司、米某、某证券公司的债券回购交易案,案件涉及主体众多,法律关系复杂,标的额大。协会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优势介入先行调解,保证了整个纠纷及时、有效化解,防范了金融风险。同时,法院加大对驻院人民调解员的培训指导,人民调解的专业性、规范性也日益增强。调解员不仅运用法律知识帮助当事人归纳争议焦点,引导其合理调整诉讼预期,使当事人在法律框架下以更灵活的方式达成和解,而且融入人文关怀,让调解更有“温度”,彰显了人民调解化解地缘性、亲缘性纠纷的特有优势。如在劳务和继承纠纷案中,人民调解员情理法并重,既化解了矛盾,也主动帮助当事人解决生活和情感困境。最终,受重伤的劳务人员及时获得赔偿,并且在调解员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身体力行的工作;同父异母的姐妹修复了血脉亲情,化解了25年的家庭积怨。

三是调解方式便民高效,信息化优势日益凸显。北京法院主动将多元调解工作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研发了集多元调解案件管理、在线调解、文书自动生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系统平台,为当事人解决纠纷提供了“足不出户”的便利,充分彰显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司法为民理念。通过在线调解平台,实现了当事人申请调解、参与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等调解全流程的网上办理,为异地或者因身体、工作等原因不便到场参与调解的当事人减轻诉累。如25名当事人起诉某公司人身损害赔偿一案中,受诉法院通过在线调解平台使分处京外多个地区的25名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实现了权益,让他们体验到了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与此同时,积极运用司法大数据对案件特征、态势、成因、结果进行分析,为调解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促成当事人和解。如某公司因其图片未经许可被某甲使用的著作权纠纷中,调解员充分利用法院丰富的案例资源及调解组织的调解数据库,提供类案数据分析结果,引导当事人形成合理诉讼预期,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体现大数据在多元调解领域中的重要运用价值。

杨艳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十大典型案例的评选和公布,进一步展示多元调解在化解纠纷中的独特优势,提升社会公众对多元调解的接受和认可度,不断更新纠纷解决观念,不断拓展纠纷化解方式,努力营造多元共治、多方共建、和谐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北京公立医院院长试点年薪制 尝试全球招聘院领导 留学生变屠宰工 斯里兰卡学生:再也不信台湾人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