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桂林市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纪实

日期:11-06
腐败扶贫纪委

原标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桂林市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纪实

1至10月,全市扶贫领域立案106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78人,其中处级领导干部11名、科级干部97名,主动交代问题230人,涉案金额5005.27万元……这是桂林市在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取得的一份亮丽成绩单。

今年以来,桂林市坚持稳中求进的基本方针,结合中央纪委副书记徐令义在广西座谈会上讲话精神,按照“一年见成效,两年抓巩固,三年促提高”的整体思路,严格落实“6+2”工作机制,在责任落实、精准监督、惩治腐败上积极作为,推动专项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2018年5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桂林市委书记、桂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右三)到龙胜龙脊镇金江村深度贫困村开展蹲点调研

健全机制 层层压紧夯实责任

专项治理启动后,迅速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市委书记赵乐秦先后11次深入贫困县调研督导,约谈5个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领5个督查组,先后对35个单位落实专项治理责任等情况进行督查;市纪委监委坚决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吕洪安深入龙胜、资源等8个县(区)督导,约谈17个县区纪委书记,督促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这是桂林市委及市纪委监委以强有力的政治当担,层层推动专项治理落实的一个缩影。

在市委、市纪委监委的模范带领下,全市各级各部门齐步跟进,主动作为,县乡两级党委书记全部担任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组长,主动领责,亲自部署,市县扶贫职能部门主动扛起监管责任,围绕扶贫领域突出的问题精准发力、精准监督,形成了“党委主抓、纪委协调、部门联动”的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大格局,全市专项治理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为强化责任落实,市委出台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细化党委(党组)主体责任5项、部门监管责任10项、纪委监督责任20项,逐一落实到17个县(区)和42个市直单位,涵盖22个扶贫领域职能部门,层层划好“责任田”。市纪委制定贯彻徐令义讲话精神整改方案和内部责任分工方案等配套制度,明确领导班子成员、17个科室责任清单。市职能部门对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公益林等198类项目和资金自查自纠,实行“清单化”管理,并向市纪委报备。突出专办专抓,市纪委主要领导任专项办主任,选优配强专项办人员,将全年工作分解为58项,实行“挂图作战”,按周推进,构建可量化、可检查、可问责的工作机制。

市委将专项治理工作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委(党组)年度绩效考核重要指标,每年开展述职述责。市纪委建立市纪委副书记联系督导贫困县专项治理工作制度,每季度开展与联系县四家班子成员、县纪委书记和乡镇纪委书记开展谈心谈话和工作督导。市纪委领导带领6个检查组,对全市17个县(区)和22个市直单位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今年以来,共问责扶贫领域责任落实不力323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406人,通报市人社局、市扶贫办在脱贫攻坚中履职不到位问题,撤换35名“带病上岗”村干部。

桂林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吕洪安(左三)一行到临桂区茶洞镇贫困村就脱贫攻坚、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开展蹲点调研

聚焦监督职责 强化扶贫领域精准监督

“与你接对帮扶的干部你认得吗?他经常来没有?你准备通过什么办法实现脱贫……”这是最近吕洪安书记在临桂区茶洞镇温良村委蹲点调研时的与贫困群众交流时的一个场景。

为了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思路、举措更为科学、严密、有效,市纪委监委坚持抓工作调研在先,建立了市县两级纪委监委班子联系贫困乡村蹲点制度,市纪委监委各班子成员每年深入对应联系的贫困乡镇蹲点12天以上,围绕问题发现少、线索处置能力弱等问题,通过带案下访,深入基层和群众开展调研督导、分析研判,切实在一线发现和解决问题。今年以来,吕洪安书记率先垂范,不打招呼、不定路线、直插基层,先后深入荔浦县长滩村、临桂区仁义村、永福县丹江村等8个县区12个深度贫困村,实地调研督导。市县两级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开展蹲点调研1280人次,走访乡镇134个,贫困村184个,贫困户2155户,发现和整改问题437个。如兴安县围绕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监管薄弱点开展蹲点调研,发现问题线索12条。灵川县通过蹲点调研发现问题线索19个,立案4件,严肃查处了海洋乡九连村“两委”干部私分后盾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资金问题。

在开展蹲点调研的同时,全市还积极发挥基层群众监督,密织监督网。开设专项治理举报专栏,充分发挥好来信、来访、来电、网络、微信等信访举报平台作用,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宣传活动,畅通举报渠道,扩大案件线索来源。全市共梳理排查2016年以来扶贫领域信访举报件868起、问题线索288条;开展大接访112次,接待群众5529人,受理问题线索281个;明察暗访255次,发现问题881个;市县两级纪委向全市党员干部发出专项治理工作公开信8万多封,向全市贫困户发放监督卡120多万份,收集群众信访举报575件,问题线索成案率明显提高。同时,督促22个扶贫领域职能部门围绕扶贫资金、项目监管责任开展系统检查,尤其针对扶贫贷款、扶贫产业项目资金等重点领域开展核查,共核查项目1919个,涉及资金22.2亿元。如市水利局组成了由局领导亲任组长的10个督查组,对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11个水利扶贫项目资金进行督查,发现问题33个。

针对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以来出现的突出问题,桂林市按照“一年一主题”的要求,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开展扶贫项目、扶贫干部作风、危房改造等问题专项治理。例如,龙胜县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展重点治理,发现问题110多个,问责15人;全市开展市县联合巡察、“机动式”巡察,围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进行重点巡察,着力挖掘和治理腐败和作风问题背后的政治问题,实现对4个深度贫困乡镇的巡察全覆盖,对深度贫困村覆盖率达94%,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见实效。

自治区专项办综合组组长、驻自治区扶贫办纪检组副组长杨均特(前排左二),在资源县梅溪镇现场点,听取资源介绍该县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特色亮点情况

创新工作方式 推动专项治理高质量发展

“以前总感觉在本乡本地工作多年,都是熟人,案子不好办,力量也不足,不会办。现在设立协作区后,这方面压力小了很多,效果也出来了。”这是灵川县海洋乡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感慨。

一段时间来,受熟人关系、工作经验、办案力量等因素掣肘,乡镇纪委作为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基层堡垒的作用未能很好地发挥,而群众身边的腐败又直接伤害了群众的获得感。

为了突破基层监督执纪难的“瓶颈”,按照就近协作、统筹调度、优势互补、增强合力的原则,桂林市积极推行片区协作,提升案件查办力度。针对乡镇和派驻纪检组执纪审查力量薄弱、发现问题线索能力不强等问题,建立片区协作办案机制,推行“县纪委常委+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组+乡镇纪委”工作模式,进行“一盘棋”指挥。全市共建立协作区43个,协作办理案件167件。如恭城县出台办案协助管理暂行办法,实行“1+3+4”工作制度,即1个纪检监察室+3个乡镇+4个派驻纪检组为1个办案协作区,共立案37件;阳朔县建立3个协作办案区,立案19件。

同时,坚持用案件推动工作,精准发力。紧盯“关键少数”,重点查处阳朔县副县长莫冰等11名处级领导、97名科级干部虚报项目套取资金、责任落实不力等一批有影响、强震慑案件;紧盯重要岗位,加大对贫困县扶贫职能部门领导、深度贫困乡镇领导班子、深度贫困村“两委”干部的违纪问题查处力度,直查直办了龙胜县卫计局原局长套取扶贫工程款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恶劣的案件174件;紧盯项目资金监管环节,重点针对项目审批不严、资金监管不力等问题,查处县直单位256人、基层站所167人,如查处灌阳县畜牧局虚报项目套取资金50万元、涉及原局长在内的5名科级干部系列违纪案。同时,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专项治理有机融合,严肃查处涉黑涉恶“保护伞”问题,共排查线索77条,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5人,移送司法机关7人,对充当黑恶势力组织“保护伞”的永福县政协原主席刘永祥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严肃查处公安系统多名干警。

为深化警示教育,放大专项治理效果。今年以来,先后开展“十个一”警示教育活动,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先后对320名扶贫干部和2000余名贫困村干部开展警示专题授课,组织党员干部1621批次6.3万多人次到桂林廉政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强化通报曝光,每月集中曝光一批典型案件,第一时间通报直查直办案件,全市共通报曝光扶贫领域典型案件159期399起。改进通报曝光方式,资源县纪委书记在村屯召开案件通报大会、恭城县编印案件纪实张贴到913个自然村……通过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宣读、在村屯宣传栏里张贴、在乡村喇叭中广播等形式,及时通报曝光到村屯。同时建立回访督查制度,对乡镇和村屯通报曝光情况进行回访督查103次。强化宣传动员。在市纪委监委“清廉桂林”网、桂林日报“廉洁桂林”、桂林电视台“爱廉说”、桂林电台“廉洁的声音”栏目,深度宣传专项治理工作。市县乡发放公开信8万多封,向贫困户发放监督卡120多万份,住建、林业等部门发放扶贫政策明白卡50多万张。2018年6月,全市“廉政宣传月”通过廉政主题诗词朗诵会、廉政书画展等形式,进一步宣传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树立知廉、守廉、助廉、崇廉意识,牢筑了干部群众拒腐防变的“廉堤”。(桂林市纪委监委 周俊林)

假冒记者行敲诈构成犯罪受惩罚 许达哲:欢迎来湘投资兴业 共享湖南发展机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