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国际发展部总监傅浩牵头沪港通业务方案设计 全力为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护航

日期:11-05
傅浩沪港通上交所

原标题:上交所国际发展部总监傅浩牵头沪港通业务方案设计 全力为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护航

傅浩(左)参加证券金融领域的国际交流活动,传递中国声音。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通,这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吸引了各方关注。英国《金融时报》曾提到,沪港通“或许是自欧元问世以来金融市场上实施的最复杂的项目”。而这一复杂项目成功推出的背后,凝聚着一批“护航员”的心血,其中就包括现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发展部总监的傅浩。

一个风风火火的人

初见傅浩,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讲话语速很快,脑子转得很快,甚至连平时的动作也很快。也难怪,上交所的国际化时不我待,傅浩手中的工作太多,他必须时刻与时间赛跑,分秒必争。

“傅浩那速度,堪比田径运动员。”身边人形容,平日里傅浩往往一出电梯,几个箭步,便已将同行的人甩在几米开外,留下匆匆背影。傅浩到底有多忙?看看同事开的玩笑就能明白一二,“咱们部门就应该采购一台银行常用的取号机,这样大家就可以排在总监办公室门口等待汇报了。”

尽管如此忙碌,傅浩也会抓紧一切可能的时间参加证券金融领域的国际交流活动,传递中国声音。今年5月,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在约旦举行年会,邀请上交所参加。由于时间紧迫,傅浩在开会前一天才拿到签证,并匆忙赶上国际航班,长途跋涉抵达后直奔会议现场。没想到,他刚一坐下,气还没喘匀,主持人便将一大堆问题抛给了他。好在傅浩早已习惯这种快节奏的状态,他立刻用流利的英语侃侃而谈,专业的回答收获与会国际人士的阵阵掌声。

一招独门“画”功

傅浩对于资本市场的深刻理解和专业能力一直为人所称道。更难能可贵的是,为了让人更清晰直观理解自己的思路,傅浩练就了一招独门“画”功。

每当傅浩同事们的项目陷于瓶颈、工作碰到问题、报告进展缓慢之时,大家都如同条件反射一般,第一时间想请傅浩“作画”。因为大家知道,只要傅浩提起办公桌上的那支签字笔,转身走到那块展示板前,片刻之间,一份切中要害的结构梳理图就会呈现在众人眼前。无须多余的讨论,凭着这份梳理图,傅浩便会快速“解决战斗”。

有时候,这块展示板不仅是同事间讨论问题的工具,也是向国际投资者释疑解惑的窗口。2014年底,在亚洲地区的西方大行交易主管联盟组织了数十位交易员到访上交所,沟通沪港通北向制度框架。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些交易员毫不客气,直接对现行交易结算机制表示了质疑。面对对方咄咄逼人的态度,傅浩不慌不忙地拿出了展示板。基于对方提出的重点关切问题,傅浩一遍遍地在展示板上描画账户结构图,不厌其烦地向对方介绍说明我国的市场和制度,心平气和地对两地市场的基本情况、制度设计的初衷和主要考虑逐一进行了阐述,成功获得了这些国际投资者的信任。

要知道,与国外投资者或机构交流,没有底气是要吃亏的。汇丰证券服务中国区客户服务总经理李湛表示,“傅浩在此时就会非常自信,因为他有积累,对业务心里有数,所以能按照自己的方针来妥善处理,让人挑不出毛病。”

一个空前的大项目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沪港通的基本框架设计正是上交所和港交所的领导利用喝茶的时间在一张餐巾纸上“画”出来的。同样擅长“画”的傅浩,就这样在2012年底担任沪港通工作团队的主要负责人,牵头沪港通业务方案设计工作。听起来非常高大上的项目,落地起来需要方方面面扎实的工作和艰辛的付出。由于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项目,从制度、技术、法律等各个层面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交易时间不同怎么办?货币汇率差异怎么处理?市场监管如何进行?为解决沪港两地交易制度的差异,傅浩和团队在两地市场中积极寻找“最大公约数”。要知道,这样的大项目可容不得一点差错。团队每日加班加点,吃喝睡都在办公室,画了不知多少张图纸,设计了无数种可能,预演了多次方案,一步一步完成了沪港通从概念设计到业务方案的转化工作,最终创造性地解决了沪港两地市场互联互通中涉及到的交易机制、结算交收、市场监管、投资者保护、额度控制等复杂问题,并设计了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方案定稿那天,看着窗外已经升起的太阳,傅浩才第一次安稳地睡着了。

让傅浩欣慰的是,沪港通自推出以来运行平稳顺利,经受住了市场波动的考验,成为境外投资者参与A股市场和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的重要通道,在全球资本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过去有些外资机构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只是表面文章。而沪港通的推出,让他们看到了中国真正的决心。为了让国际投资者看到更多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决心,傅浩没有停下脚步,用他的话说,“要继续全力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保驾护航”。很快,他参与的另一个大项目——沪伦通也将要登场了。

DaDa获2018中国教育行业创新峰会重量级表彰 CEO郅慧发表演讲 孝满京城2018年北京市“孝星榜样”宣讲学习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