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任西安千亿国企高管:岂能视国资如草芥?

日期:11-04
赵雪莹草芥后任

原标题:95后任西安千亿国企高管:岂能视国资如草芥?

▲图文无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普通高校毕业仅1年的95后,成了千亿级国企的董事……乍听这谜一样的情节,很多人可能觉得自己脑洞不够用。但这还真不是悬浮剧桥段,而是现实片剧情。

近日,一张西安高新控股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布的人事变更公告图片,在网上热传。公告显示,公司于2018年9月4日召开股东会,决定对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及部分董事做出变更,变更后的董事长、总经理为李甜,朱玥、赵雪莹为新董事。“新增人员简历”显示,李甜系1984年8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历任西安佰仕达人才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员工;赵雪莹1993年出生,2016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就职于华夏银行银川分行;朱玥是1995年生人,2017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

此事激起巨大舆论浪花。11月3日晚,西安高新区方面对此做了回应,称三人身份均为高新区会计核算中心企业身份的工作人员,“对网友关注的3名管理人员的相关问题,我们做了调查了解,未发现影响公司正常运营的社会关系。”并表示,“在选用企业管理人员的方法上,我们还存在不科学、不完善等问题,我们诚恳接受网友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当地官方及时回应舆论关切,也是舆情回应棋盘里的正确落子。但从回应内容看,其相对简略的解释,显然难以解公众之惑,因为并未廓清此事的核心疑点——国企人事变更很正常,打造年轻化管理团队也没什么不妥,可为什么是她们?刚本科毕业一年就任高管又是否合规?

在此事上,公众顺着经验化逻辑生出疑问,原本再正常不过。毕竟单从简历看,涉事国企的高规格与三名新选任高管普通学历履历之间的“适配度”并不高。

▲公告截图

西安高新控股公司是当地高新区管委会控股,属于高管遴选程序严格的大型国企,而非可以子承父业的私企,截止今年6月底总资产为1270.38亿元,在体量这么庞大的国企内别说担任要职,就算是做个基层员工,估计都是很多人眼中的“金饭碗”;而接班的几位“嫩总”学历普通(都非毕业自名校或有高学历,其中两位还毕业不久,是职场菜鸟),此前的工作履历也普通(只是一般职员),在就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这些很难说多有竞争力。两相对照,确实颇具反差,在常理维度很难实现逻辑自洽。

这不只是挑战公众的想象力,还得经受合规性层面的检视。根据《西安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担任国企领导人员应当具备的资格就包括,“具有在大中型企业中层及其以上管理岗位任职的经历,或具有在相应层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及其以上岗位任职的经历。”这三人看上去并不符合条件。

鉴于此,公众难免将质疑靶心对准了其高管任职程序。这倒不是对“我的同龄人正在抛弃我”的羡慕嫉妒恨,而是此事确实超出了惯有的认知图式。而起初当地管委会多部门的不作回应和该公司的不予置评,更是加重了公众的疑虑。

如今,西安高新区官方在回应中提到了高管临时调整的原因,还表示“未发现影响公司正常运营的社会关系”,这不乏针对性。但这番释疑跟为公众答疑解惑的期望之间仍有距离:这三人究竟有什么过人才能让其脱颖而出被pick中?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至于是否会“影响公司正常运营”,终归得观后效。

不排除让95后“菜鸟”任国企高管的人事安排,是当地为了规避“事业单位人员不得担任企业法人”而使出的权宜之计。即便如此,这也太过“儿戏化”——如果这几个人只是挂名,那也反映出了对国资管理的草率;若其是实职,更是涉嫌违规。耐人寻味的是,当地官方在回应中看似“此处省去1000字”之余,还在结尾处坦承选任高管方法上“不科学、不完善”。这欲说还休的措辞,未免给人遐想空间,也像是对此次人事任命不合理性的“确认”。

国企高管选任,不可“儿戏化”。95后任千亿国企董事,是对国资管理严肃性的消解。希望当地对待此事的处理,不要止于回应舆论关切。

□仲鸣(媒体人)

编辑:林鑫 校对:王心

甘肃将中医按摩引入戒毒治疗初见成效 宁夏今年以农艺措施改良盐碱地78.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