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进博会 共赴合作共赢的“东方之约”

日期:11-04
博览会世界经济世界

原标题:共赴合作共赢的“东方之约”

——写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之际

国纪平

这是一个广受赞誉的开放举措: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

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消息发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并举行相关活动。

这是一个规模宏大的贸易盛会:约15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工商界人士及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将应邀与会,来自130多个国家的3000多家企业签约参展。

上海城西,俯瞰宛如一枚银色“四叶草”的巨型建筑——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铺满整整一平方公里土地。这里,一个展示各国国家形象、开展国际贸易的开放型合作平台已搭建完毕。

宾朋会聚,万商云集,共赴一次合作共赢的“东方之约”,共享一席开放融通的贸易盛宴,共谱一曲活力澎湃的恢宏乐章。

(一)2017年初夏的北京,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

2018年仲春的博鳌,主动扩大进口,是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宣布的中国扩大开放四项重大举措之一。“这不是一般性的会展,而是我们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

习近平主席对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高度重视,向世界彰显了中国坚持扩大开放的决心;而世界各国积极参与,也昭示着中国维护自由贸易、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举措被广泛认可。

对世界来说,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无疑是“不一般”的利好。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面临一系列新挑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只会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不稳定性。

砥柱中流,方显本色。面对复杂局面,中国主动作为,与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市场发展机遇,支持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显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新时代的中国,不仅将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将与世界共享繁荣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

主动扩大开放,也是立足于改革开放40年成就和经验的必然选择。中国,正站上新的发展起点。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措施,预示着中国将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二)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并非偶然。

1978年底,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次年1月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如是评价这一打开中国大门的政策。

当时的中国,在世人眼里,不仅有封闭带来的神秘,也有贫困和低效。按世界银行标准,中国156美元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及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平均水平490美元的1/3。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曾这样描述当时中美两国的差距:“中国和美国在工业上的鸿沟可以用两个数字表示,在这个工厂(福特公司),每个工人平均每年生产50辆车,而中国汽车工人每年生产1辆车。”

40年,开放春风激荡山河,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深圳“001号”引资协议,迈出中国寻求加入全球产业链的第一步,到开发浦东,沿海、沿江、内陆、沿边开发开放;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到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40年,对外开放的破晓之光,照亮中国探索现代化进程的独特道路。

40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发生历史性变化。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约14.5%;7亿多人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

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不断展现大国担当,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越是在世界经济面临困难时刻,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的作用就愈发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形成我国东西南北中各区域与亚、非、欧、拉美等广袤区域的国家联动发展的新局面。中国经济的正面溢出效应和对世界经济的辐射作用越来越强。

(三)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对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化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这一规律不仅仅适用于中国。美国在20世纪不断走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一战、二战后的大多数时间里,坚持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才催生了经济繁荣与技术飞跃,而选择以邻为壑,将国际贸易视为零和博弈,则往往带来经济萧条和收缩。20世纪30年代那场因关税壁垒的短视之举而加剧的美国和全球经济大萧条,至今仍是美国国内有识之士经常提醒政府不要诉诸贸易保护的经典案例。

正如荷兰首相吕特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所言,保护主义在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但历史告诉我们,贸易壁垒阻碍的不仅是市场,还有人员和思想,保护主义只会阻碍进步。

的确,当小到牙膏、牙刷,大到汽车、飞机都离不开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分工协作;当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离不开人才交流、国际合作;当世界从分工协作、互惠共赢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利益和繁荣;当全球必须携手应对疾病、环境以及未知世界的挑战时,在开放中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内生需求。

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每个国家都应该在更加广阔的层面考虑自身利益,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习近平主席形象的比喻,道出中国反对保护主义的鲜明态度。

(四)40年融入世界,改变的不仅是中国的经济面貌,还有人们的思维模式。以开放促改革,已成为普遍的社会共识。

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共十九大会场传来的声音:“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既服务于中国自身发展的需求,又为全球贸易发展搭建公共平台,助力经济全球化走出困局,可谓“一子解双征”。

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中国需要扩大进口。40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在变化中日趋平衡。

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206.4亿美元,进出口额仅占全球的0.77%,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是中国对外经贸交流、观察世界发展变化的一扇“孤窗”。40年后,中国正成为主要的消费产品进口国,对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重要性达到40年来的最高。今天的中国,已成为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出口市场。

从“出口”一枝独秀,到“进口”“出口”并驾齐驱,是中国从经贸小国到经贸大国迈进的必然。这一变化,孕育于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的进程中:全方位参与全球资源高效配置,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推动世界市场深度融合,实现国内更优化的供给体系,与其他国家形成良性互动,让中国更多从全球贸易中获益。

新西兰牛奶、阿根廷红虾、智利水果……越来越多国外特色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拓宽渠道。在国内“买全球”,让消费者和企业不出国门就能体验到全球优质产品,充分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福利,既支持消费升级需求,也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中国企业的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才能充分激活,为转型升级提供全新动力。

回望来路,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关上门等于挡住了自己的路。展望未来,中国开放的力度将更大,融入世界的程度会更深。这是中国的承诺,更是中国的底气。

(五)一个国家的开放,带来的绝不只是、也不应是单纯的“利我”。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是不同区域人民的共同期待。

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增速明显放缓,且长期低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在全球经济仍复苏乏力、仍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一些国家政策内顾倾向抬头,贸易摩擦和投资保护加剧。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二十国集团国家在去年10月中旬至今年5月中旬,推出39项新贸易限制举措,是前一时期的两倍。

世界经济是在“逆全球化”中固步自封,还是在开放中做大蛋糕,让更多人分享机会和利益?开放还是封闭,前进还是后退,人类面临新的重大抉择。

面对时代之问,中国发出的开放强音掷地有声,接连出台的扩大开放措施自信坚定:“我刚才宣布的这些对外开放重大举措,我们尽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世界贸易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库普曼聆听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后感慨,中国举措“温暖人心”。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的贡献者。

美国缅因州的“龙虾传奇”,可以折射中国市场对世界经济的贡献。2012年,缅因州龙虾大丰收,渔民们却很郁闷,市场需求跟不上,价格跌到谷底。然而,中国人的口味改变了这一切。2010年,中国市场在美国龙虾出口总量中占比不到1%,而2016年,美国对华出口龙虾价值1.36亿美元,占总量的14%。因为龙虾,越来越多中国人到缅因州旅游,带动当地零售、餐饮、酒店、休闲娱乐等众多产业的发展。

40年间,如果说劳动力优势曾助力中国商品行销全球,今天,13亿多中国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催生出一个日新月异、不断扩张的庞大市场。事实证明,一个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中国是世界的机遇,将为世界经济增长创造新需求、注入新动力。

以进口博览会为契机,未来15年,中国预计将进口24万亿美元商品。对世界来说,如此广袤的市场,又将书写多少新传奇?

(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顺应大势,切合需求,一呼百应,为深化各国经贸合作创造了条件。

日企展出面积总计1.5万平方米;德企拥有3.1万多平方米的展区;69家法国企业抢下5000多平方米空间;来自美国互联网科技、汽车、家用电器、制造业和农业等多个领域的近180家企业踊跃参展……全球3000多家企业纷至沓来,其中包括2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甚至有20家企业抢签了2019年进口博览会“入场券”。中国还免除最不发达国家参展费用,帮助他们参与并融入全球价值链,共享经济全球化红利。

“博览会将为各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打开更加宽广的大门”“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和中国发展”。这是参展商的共同心声。中国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广邀天下客商,就是要让世界互通有无,融通发展。

规模空前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同于一般展会。它释放的,是中国反对保护主义、建设和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明确信号;它表明的,是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它驱散的,是以贸易保护主义为特征的“逆全球化”阴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中国社会对经济全球化也有过疑虑,不少中国企业面对竞争加剧也有“狼来了”的不安。但中国相信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从而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更在大海中学会了游泳。从关税减让、市场开放到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大幅放宽外资进入金融业及重点制造业比例限制,中国企业在开放竞争中日益走强。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是智者之举。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多边贸易规则这一基石。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日前发出警告,如果多边贸易体制遭到破坏,世界经济将遭受重创,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下降2.4%,60%的全球贸易会消失。

世界范围内,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声音正越来越响亮。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欧洲议会指出,欧盟不是也不会做世界的“孤岛”;东盟发现,“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从未如此重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第50届东盟经贸部长会议致辞中称,东盟必须支持开放包容的多边体系,与理念相近伙伴共同努力深化合作……

“无法想象,若没有中国的积极参与,当今世界的多边合作会怎样。”这是瑞士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大使狄迪尔·查博维的肺腑之言。

国际社会的积极反应,源自对全球化的深刻认同,源自对思想交流、平等对话、贸易互信的强烈渴求,源自对人类多元发展道路的深切关注,也源于对改革开放中国的信任和期待。

(七)20世纪至今,是人类文明有史以来举办各种博览会频率最高、规模最大的时代,而举办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彰显着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兴盛繁荣的起伏轨迹。

当大英帝国执世界制造业牛耳之际,600多万人次参观、留下一座“水晶宫”的首届世界博览会,成为维多利亚时代经济繁盛的象征。

在经济大萧条的尾声,美国芝加哥世博会,将汽车生产线搬到展厅现场,丰富的“奇葩”展品昭示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工业的力量。观众一天喝光1000桶啤酒、吃掉20万个三明治,消费奇迹犹如一道强光,穿透阴云,带来信心与希望。

在手指轻点就遍览全球信息的时代,中国上海世博会再次诠释了博览会的魅力。7300多万人次观众走进2010年上海世博会,其“成功、精彩、难忘”远超预期。

而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则以面对面交流建立起信用、信任和信心。推进国际贸易,不仅需要一组组精准科学的标准、数据,也需要诚恳直面,零距离互动。双手相握的温度,依然是人类互信的重要元素。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给出“6+365”的承诺,这意味着6天“面对面”的相聚,还将成为通往365天畅达的网络高速路的便捷入口,网上的进口博览会今后将全年无休。

(八)中国一次次向世界敞开大门,为各国提供展示和交流的便利,也让国人更多了解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化。今天,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滋养催生更加开放的世界情怀。

像8年前世博会一样,上海正热情尽展东道之谊。“海淘时代,进口博览会能买到哪些好东西”,已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百姓持续“猜猜猜”的热议。热情与热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包容和胸襟,体现了上海面对新机遇的兴奋,更体现了中国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喧然名都会,众星竞争光。8年前的世博会,让上海城市格局为之一新,打通“任督二脉”,奠定海纳百川、打造全球城市的底气和雄心。从今年开始,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对上海、长三角区域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进步的拉动作用也将持久体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今天的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我们期待并相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必将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注入强大正能量。

责任编辑:张玉

理琪:献身革命 公而忘私(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发动干部,实实在在抓发展(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