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前沿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举行,院士、专家建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日期:11-03
新材料松山湖材料

原标题:新材料前沿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举行,院士、专家建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强化寻求导向开展针对性攻关

电子皮肤、可折叠的4D打印陶瓷、在手机壳上印刷太阳能电池板……昨日下午,新材料前沿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举行,与会院士、专家围绕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展开交流,并对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建设建言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赵连城担任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硕贤应邀致辞,东莞市委副书记,滨海湾新区、东莞港党工委书记张科介绍东莞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

吴硕贤表示,新材料产业是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产业,为推动广东省新材料领域的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广东作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包括在东莞布局建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目的在重大科学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着力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欢迎院士、专家参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建设,为广东、东莞创新发展出谋划策。

张科介绍,作为国际制造名城,东莞在新材料方面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将新材料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新兴产业之一。2017年,东莞新材料产业产值约660亿元,企业超280家,在金属合金、功能玻璃、高分子复合材料、覆铜板、氮化镓衬底等方面具备坚实基础,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东莞将全力打造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基础研究重大平台,努力建设为国际先进材料产业的研发高地、先进材料产业化基地和产业集聚区。

与会院士、专家认为,广东省是新材料需求大省,但基础研究方面还比较薄弱,建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非常有必要,希望结合广东的产业特色和新材料应用市场,强化寻求导向,凝聚各方力量,进行有针对性的攻关。同时,多进行散裂中子源在新材料研究领域的科研应用展示,让大家都知道它并用它来开展材料研究。(首席记者 张安定)

前沿科技

法国国家科技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教授吕坚:

团队研发世界首例陶瓷4D打印工艺

不久前,香港城市大学研发出陶瓷4D打印工艺,为世界首例,引发媒体广泛报道。吕坚介绍,城大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陶瓷油墨”,用这种新材料加工的3D打印陶瓷可以拉伸至起始长度的三倍,还可以折叠,形状也更加复杂。4D打印在3D打印基础上加了预变性,可以打印出很多形状复杂,特别精细的陶瓷材料。

这项技术将在电子设备领域大放异彩,特别是5G网络投入使用时,可用于定制陶瓷手机壳,传输信号更优越。此外,可用作加工航空航天推进部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汪卫华:

用人工智能来寻找金属玻璃

金属玻璃又叫做非晶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寻找这类材料并不容易。

汪卫华用爱迪生寻找灯丝的例子,来形容寻找非晶合金的难度。他介绍了批量寻找这类材料的前沿方法。其中包括用机器学习来找这类材料的核心成份,先建立数据库,把这些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训练,就像阿尔法狗下棋一样,最后对模型进行评估,找出哪些材料是想要的,以提高研究效率。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皇家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教授朱世平:

电子皮肤让机器人产生触觉

朱世平是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的专家,他介绍了高分子材料智能化方面的科研趋势。

电子皮肤能像衣服一样附着在设备表面。它很坚固,承受大象的体重。同时它又很灵敏,蚊子站到上面都能感觉得到。把电子皮肤放到手腕上,它能感受到脉搏;放到喉咙上,能够感受到讲话。这就是朱世平最近做的一个研究,可以让机器人产生触觉。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叶轩立:

从可充电手机壳到发电窗帘

叶轩立是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方面的专家,正在松山湖华南创新研究院做产业化推进。有机太阳能电池比较轻柔,也没有毒,可以做成手机外壳,通过太阳能为手机充电。在松山湖实验室里的新型电池创新中心,叶轩立研究这种电池的小面积到大面积工艺转化。如,做成窗帘,可以发电、储能;应用在电动汽车的车顶玻璃上,可直接为电动汽车充电。

叶轩立祖籍东莞,在香港长大,美国学习生活,现在又回到东莞创业。他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很大的机会,他希望,通过东莞这样一个智能制造+创新的中心,把这种新材料推向产业化。

韩长赋许达哲巡视第十六届农交会展馆 精准扶贫五周年 乡亲们笑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