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亚丽:不讲诚信,最不能忍

日期:11-03
冯亚丽冯海良代表证

原标题:冯亚丽:不讲诚信,最不能忍

海亮集团党委书记冯亚丽

杭州滨江区,30层高的海亮大厦静静地耸立在钱塘江边。两年前,海亮集团将总部搬入了这座大楼,在融入杭州这个日益国际化的都市的同时,也承载了海亮人对未来发展的远大梦想。

而在40多公里外的浙江“资本第一镇”——诸暨市店口镇,被海亮人亲切称为“四姨娘”的冯亚丽(四姐妹中,冯亚丽排行老四),仍守着海亮集团最初的“家”。

性格细腻谦虚肯吃苦

相较于海亮集团创始人冯海良,外界对冯亚丽更为熟悉。

“这是我和弟弟的分工原因。”冯亚丽介绍说。两人的分工分两个阶段。1992年,冯亚丽刚到海亮帮助弟弟办企业的时候,她主导内部管理,也就是管生产车间,包括质量、生产、装卸等,做“内当家”;冯海良负责经营、市场以及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对接等。后来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海亮招聘了一批专业英才,两人的分工便掉了个个儿,冯海良负责企业的经营目标、规划和战略研究;冯亚丽负责党群组织建设以及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打交道。

创业初期的艰辛是难以想像的。“那时候,每天6点多起床,晚上12点多、凌晨1点多回家是常事。因为铜加工行业的特殊性,熔化铜的电炉需要全天24小时生产,不能间断,不然要重新开炉,不但费电,而且影响炉子使用寿命。”冯亚丽说。休息天更是奢望,春节期间有订单也不休息。“那时候一心想把企业做好,只要有订单就很开心,精神劲也来了。”

1995年海亮创办学校之后,冯亚丽就更忙碌了,经常一早先到工厂安排好生产,上午九、十点钟骑自行车到学校,吃好中饭后再骑自行车到厂里,然后再去学校,吃好晚饭再回到厂里,晚上再去一趟学校……差不多每天都要忙到半夜三更。一学期后,学校基本稳定,情况才有所好转,但每晚到家也要11点左右。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回忆海亮集团近30年的发展历史,冯亚丽认为,2000年的一个重大决策,对海亮的壮大、发展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个决策就是:广招英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此,海亮专门在行业报《中国有色报》刊登了整版广告,面向全国招揽有色金属管理、生产、科研人才。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决策对海亮快速壮大发展、并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铜加工企业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那时候,全国各地来应聘的有80多人,最后录用了30多人,都是国内铜加工行业的精英,包括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冯亚丽介绍说。对这些前来面试的人才,海亮吃住和往返交通费全包。这也成为之后海亮招聘人才的一个惯例。“现在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曹建国,集团副总裁、海亮教育集团上市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汪鸣都是那时候招聘来的。”

这次招聘很快就见到了成效。通过提合理化建议和生产车间的改造升级,到2002年海亮的铜加工产量就突破10万吨,在国内同行引起轰动。而之前的2000年,海亮的铜加工产量还只有二三万吨。

2006年3月的又一个重大决策,则让海亮挺过了之后的全球金融危机。那时候,国际市场上铜材料价格波动很大,有时一天就相差几千元一吨,风险很难把控。于是,海亮提出了“只赚取加工费,不做铜市投机”的经营理念,严格库存风险管理。2008年,国内有的铜加工企业因为原材料价格暴跌而巨亏,海亮则平稳渡过了这场危机。

去年,海亮重新进行了战略调整。作为海亮新战略的关键一环,今年初海亮启动了“星青年”人才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招聘各类英才,希望复制2000年的成功,将海亮从一家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成为一家进入世界500强中游水平的国际化企业。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更专注更高效。”冯亚丽说。

对话

记者:海亮发展至今,有哪件物品您觉得最宝贵并珍藏至今?

冯亚丽:一件是我2012年参加党的十八大时的代表证,另一件是参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时的代表证。这两件代表证,我都珍藏在家里。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我觉得能参加这样的盛会,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企业的荣誉,是对海亮、对民营企业的高度认可。

记者:在企业管理中,您最不能容忍的是什么?

冯亚丽:不讲诚信。父亲一直教导我们做人要诚实。诚信也是我们海亮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海亮构建了一套完善的诚信体系,把诚信纳入企业制度。

记者:您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

冯亚丽:我喜欢走路,现在每天要连续走6000步。走路的时候感觉烦恼没有了,思维也特别清晰。

记者:对改革开放,您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冯亚丽: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谢改革开放给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机会,是改革开放成就了今天的海亮。

人物名片

冯亚丽,1956年7月出生,1977年9月参加工作,199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十八大代表、全国妇代会代表、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劳模协会副会长等,现任海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她善于学习和积累,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管控能力,成为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优秀浙商之一。坚持依法诚信治企、稳健经营,积极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提名奖、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浙江功勋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 力量(外交卷)》出版发行 中关村成原创技术创新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