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力支持民营经济,金融机构该怎么做
▲图/视觉中国。
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民营企业座谈会,表达了“毫不动摇”地支持国内民营经济的决心和信心。在座谈会中,习近平总书记部署了六个方面工作,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其中重点关注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民营经济之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民营经济稳定和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的重要基础。而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融资之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就是推动它们发展的有源之水。相对于国有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已经成为束缚民营企业发展的“高山”。
其实,这个现象中央早已意识到了。10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有市场需求的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运用市场化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此后,央行连发两文支持民企融资。此外,还有银保监会也多项施策。
解决融资难题,银行机构需分层推进改革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也已经成为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广大企业发展的“利器”。为此,金融必须一马当先,全力推进民营经济融资问题改善。
就银行业而言,各类银行机构必须分层推进改革。大型国有银行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推进金融事业部建设,建立综合服务、统计核算、风险管理、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等“五专”经营机制,提升金融服务综合能力。
股份制银行积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扎根城镇、服务企业,坚持以服务地方民营经济发展为方向,继续下沉服务重心,向县域、乡镇及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延伸服务触角,扩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覆盖面。
中小型银行、农商银行和农信社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深入推进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创新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质效,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
全力推进民营经济,金融机构须做到5个“进一步”
当然,金融机构要真正做到全力推进民营经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政策制定者、监管者、实践者、学术研究者集思广益、共同努力。
日前,央行宣布“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这无疑对刺激民营经济有所帮助。但是,仅依靠不断增加贷款解决不了问题,单凭央行提高贴现额度更是远远不够。信心虽贵于黄金,行动更胜过一切。
金融机构必须认真做好以下五个“进一步”,才能推动民营企业心无旁骛抓发展,真正落实习总书记日前部署的推进民营经济任务。
首先,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精准调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军民融合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在风险可控或者承担适度风险前提下,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拓展混业经营所有制。
其次,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与业务模式。今年8月份以来,国家出台了刺激居民消费潜力、发展消费金融政策。那么,在这种新业态下,“金融+消费”究竟有哪些玩法?新的金融业态催生怎样的新型消费模式、产生何种金融消费场景?显然,这一切都需要各级银行抓住技术革命、消费升级的契机,加大深科技、硬科技创新,推动金融与消费、银行业与服务业的有机结合,利用资金补充和融资担保为市场提供更有效、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再次,进一步降低民营经济的融资成本,银行可以采取缩短融资链条,支持民营经济融资周转“无缝衔接”,持续减费让利,清理不必要的“通道”和“过桥”等中间业务环节。诸如,禁止收取小微企业贷款承诺费、资金管理费、财务顾问费和咨询费等,从源头上降低小微企业融资费用负担,合理确定小微贷款价格,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此外,进一步补齐金融领域制度短板,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在税收、保险、股票融资、债券融资等诸多方面落实到位,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传导机制,逐渐消除缺乏系统性、制度性安排的问题,提高民营企业金融可及性,真正做到精准、快捷、有力。
最后,进一步整治金融领域面临的各种金融乱象,对互联网金融规范不足、业务异化、数据安全等问题采用新手段、新方法进行打击。
与此同时,进一步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鼓励企业家大胆探索、改革创新,要让企业家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不断完善保护和激励企业家创新的各项体制机制,包括容错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增强企业家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内生动力,绝对不能因为求稳而失去金融市场的创新活力。
□ 顾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编辑:李冰冰 实习生:葛书润 校对:郭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