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都首部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出台
路灯按需照明、道路桥梁智慧监管、生活垃圾处置在线监测……
▲环卫保洁精细化管理
◀成都市首部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越是超大城市,管理越要精细。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成都市管理的人口超过2000万,已经迈入超大城市门槛。成都应该怎样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这一直以来都是城市管理者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成都市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的出台,为成都的精细化城市管理框定走向。
记者从市城管委获悉,历经一年多的编制,首部《成都市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出台,囊括了城市管理行业全部10大业务范围,并对10大业务做了详细说明,“从此,成都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有了操作指南。”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在解读《标准》时表示。
《标准》还提出,到2021年底,成都要力争实现精细管理全覆盖,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要求相适应,达到“全国一流、国际先进”管理水平。
涵盖十大领域
为成都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操作指南
记者了解到,市城管委从2017年6月开始,着手梳理提炼优化全新的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作为成都首部精细化标准,新标准囊括了城市管理的全部职能板块,涵盖了市政设施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市容秩序管理、城市照明管理、广告招牌管理、固废处置管理、行政执法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理政平台、安全生产等城市管理的各个业务领域。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除了突出重点,覆盖全行业,还对标一流城市,高标准设置目标,“正向指标高于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并向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管理一流城市对标看齐。”该负责人介绍,在总体提标的同时,坚决避免一刀切,坚持因地、因事、因时制宜,针对不同地域、时间段、区分主街干道、背街小巷、重点节点等,设置不同的管理标准要求,力求分类施治、分类管理。同时,注重过程把控,形成闭合链,《标准》对每一管理事项都明确了责任分工,以树状图形式设定管理流程,提出了考核与评价标准,力求“责任清晰、流程科学、过程可控”,为全过程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标准支撑。
近年来,成都坚持以“标准化推动精细化”,在标准化建设上以着力顶层设计、加强标准制定和强化科技支撑三个维度方面全力推进。据介绍,近三年来,制定区域性地方标准6项、参与编制国家、行业标准6项,制定城管委系统标准规范60余项;同时,还开发了标准化数据库。
都有哪些标准?
路灯按需照明、清扫保洁按道路分类
成都的特殊区域、一、二级道路(区域)每日24小时不间断保洁,每天2936台快速捡拾车奔跑在城区的大小街道,让白色垃圾在地上停留时间不超过20分钟;成都正在进行OGFC的铺就试点,这样的街面既能抑水降噪,还能减雾减光防滑,出行的舒适度得到提升。
除了这些点点滴滴的精细化管理,城市精细化管理还设置了哪些标准呢?比如在清扫保洁方面,《标准》规定:特殊区域、一级道路(区域)应于每日7∶00前完成普扫作业,二级道路(含)以下应于每日7∶30前完成普扫作业;三级道路每日5∶00至24∶00保洁。道路桥梁方面,运用系统集成、大数据、卫星定位、GIS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手段,对道路桥梁进行精细维护。又如,人行道塌陷、缺失,影响市民出行体验感。《标准》规定:巡查发现问题后立即登记受理,立即采取警示、维护等临时措施,日常小修维护在启动整改之日起1日内完成修复并开放交通,问题销号。
而城市照明如何更精准满足市民要求?目前,全市范围内设置了24个自然光照度采集点,对该区域内的光照度进行实时采集、精确测量自然光照度,根据现场测量到的照度值、照度平均值等数据,综合评估城市道路实时水平,正常情况下实施全网统一开灯,当局部区域出现白天光照度陡降时,系统可自动提示该区域路灯开灯,一定程度上实现“精准启闭,按需照明”。
专家声音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副教授彭川宇:
为精细化城市管理提供了标尺和依据
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是今后各大中型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城市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基础。目前,成都市城市精细化管理中急需一套内容体系化和指标精细化的管理标准,以实现城市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绣花式”精细化管理,关键在于精、重点在于细。《成都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内容丰富,涉及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标准体系齐全,而且每一条标准的编制依据都充分考虑到城市管理的具体实践,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标尺和依据。(记者 李霞 文/图)
相关新闻
成都市首支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成立
10月29日,成都市生活垃圾“四分类”宣传周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我市首支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正式成立,将围绕解决生活垃圾“前分后混”等问题,走进社区、走进学校开展一系列志愿者活动。
随着城市化脚步的日益加快,生活质量的日益提升,人们产生的垃圾数量越来越多,成分也越来越复杂,垃圾正以惊人的速度淹没着我们美丽的家园。据统计,我市上一年度生活垃圾处理总量达591.21万吨,平均每天要焚烧、填埋处理共1.65万吨,人均产量达到1.04公斤,1年时间就能填满1个兴隆湖。
为提升市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引导市民积极践行低碳生活,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据介绍,志愿者队伍拟在11月围绕解决生活垃圾“前分后混”开展宣传,12月,将围绕餐厨垃圾回收处置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周线上线下一系列活动,增加全市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意义、重要性等方面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使市民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引导市民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科学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逐步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及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生活习惯。
启动仪式上,成立了我市第一支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并举行了授旗仪式,以此鼓舞日常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团体及个人,在全社会迅速掀起学习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热潮。
2017年,我市被列为全国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46个重点城市之一,今年4月,市政府办公厅出台《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全市党政机关、学校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100%全覆盖;城镇社区和农村集中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6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得到质的提升。
结合实际,目前,我市居民加强生活垃圾实行“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分类。我市正在按照“保障无害化,加强资源化,促进减量化”的工作思路,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分类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科学建立“全过程”“全链条”生活垃圾分类体系,重点构建分类投放、分类运输体系,切实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前分后混”问题。
到2018年底,全市党政机关、军队单位生活垃圾分类100%全覆盖,学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60%,商业综合体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30%;城镇社区和农村集中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35%;生活垃圾末端处理减量率(人均)达5%。
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优先建设可回收处理体系,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与垃圾分类回收两网融合;优先建设有害垃圾单独收运处理体系。(记者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