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以5岁的名义制造焦虑

日期:11-02
焦虑宝宝名义

原标题:请不要以5岁的名义制造焦虑

“别人家的孩子”再出新版本,网友直呼又一次输在了起跑线上。虽然只有5岁,这个宝宝已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从这份逆天的简历可以看出,宝宝能文能武,懂得“思考要成为一生的习惯”,知道“不要在乎起点上细微的差距”,既有“独特的性格”,又有“多彩的经历”。

有人直言不讳:“你以为是孩子的差距,其实是你”。这些年,涉及教育的话题从来就没有轻松过。月薪3万元可能撑不起孩子的暑假、幼升小牛娃堪比爱因斯坦……每一次牛娃比拼的背后,是谁在以宝宝的名义制造焦虑?

或许首当其冲的是那些感到焦虑的家长自己。这份简历的制作一看就是父母用心良苦。中国的教育里,有些父母最擅长以“为你好”为名,对孩子的成长强行干预,殊不知这些往往让教育变得功利和扭曲,成为宝宝们的不可承受之重。一岁半的宝宝打针,哭声震天有什么不好,故作坚强又有多大意义?记忆力辨识力尚未发育完全,年阅读量达到500本,看不到书中的颜如玉和黄金屋,又何必为了读书而读书呢。

家长们的苦,现实的锅确实躲不过。从前所谓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如今依然存在,独木桥一边是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在这些头部资源里,有实力家庭拼抢激烈优中取优。独木桥的另一边是庞大的人口基数,他们为了有限的优质资源努力适配,因此出现了解决教育问题的各种路径——优质幼儿园、重点小学、高价学区房、低龄化留学,种种产物构成了当下教育的集体焦虑,身处其中的人们必须衡量自身的实力,直至找到一个出口。

于是,还没有成为家长的人们,便早早学会了焦虑。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已经被裹挟,居高不下的教育成本开始让他们犹豫甚至退缩。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全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和出生率两个指标同时下降,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超过半数,这意味着一孩数量不断减少。

因为发展的限制,现实中已经有太多身不由己,逼得教育面目全非。留在家长手中仅有的空间和时间,请不要让成人世界里的“成功学”,过早地侵入宝宝的教育中。因为人生最宝贵的成长始终是成为你自己,而最可贵的品格,永远是功名之外的真善美。

哪怕世界再功利,每个家庭依然应该存有原始而朴素的教育理想,正如世界小姐张梓琳曾在《朗读者》里的寄望:愿所有宝宝慢慢长大,有好运气,如果没有,就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有人爱,如果没有,就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杨绛先生百岁寿辰时,曾深有体会好的教育应该有自觉性。世界本就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所以如果有一天,我的人生要毁,也请毁在我自己的手里吧。5岁,就活成5岁该有的样子吧。

西部牧业10月六位高管辞职 2018年收官季京城观演指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