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协委员为何在这个场合呼吁“家长的压力太大了,有些作业都是家长代劳的”
摘要:“不靠生源靠师资”的理念,得到政协委员赞赏。许多委员认为,实现上海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关键在师资。通过将“家门口的学校”办得有特色、有质量,才是基本公共教育“均衡”之道。
教育均衡不是一刀切,要实现各有特色、高质量的均衡。在昨天举行的“推进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政协委员年末视察时,政协委员们认为,推进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加强创新型课程设置是方向。
资料显示,上海现有小学754所,初中691所,小学在校生80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44万人。义务教育入学率在99%以上,普及义务教育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系统提高作业效率
“我今天来之前,单位几位年轻人说要捎上一句话:现在家长的压力太大了,大到什么程度呢,有些作业都是家长代劳的。”市政协委员姚俭建在今天举行的“推进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委员年末视察时说,这实际上反映出一个问题,科技发展到今天的水平,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工具完成了,那么我们教育的重点应该在哪里?
学生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还有家长吐槽陪孩子写作业的场景:“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引发许多家长共鸣,也让政协委员有感而发。
姚俭建说,缺乏符合规律的创新型教育,是当前义务教育面临的普遍问题。“我们能不能集中一些研究力量,综合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心理规律、学科建设规律等,出台更具前瞻性的指导规则。”
据了解,2013年起,上海推出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强调不加快教学进度,不拔高教学要求,不排名或变相排名,因材施教,小学阶段得到普遍落实。2016年市教委出台了关于规范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若干意见,从学习作息、课程计划、教学规范、作业设计、教与学评价等方面提出系列举措,努力减轻课业负担。
“作业是学生的精神食粮,怎么控制好是一个长期任务。”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教委将会出台加强作业管理的指导办法,系统地提高作业效率,增强作业科学性。
市教委负责人同时认为,加强课程建设,跨学科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恰恰是上海的特点。但各学校存在不均衡现象。“学科课程打好基础,跨学科课程有特色,活动课课程体现效率,这是上海课程建设的方向。”
“不靠生源靠师资”
2015年,上海市出台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汇聚一批“不靠政策靠创新、不靠生源靠师资、不靠负担靠科学”的城乡普通公办学校。截至今年9月,新优质学校集群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到382所,约占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25%。
同时,上海正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强调品牌学校带动,建设重点包括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程教学,优秀的教师团队、实现优质资源跨校交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覆盖的范围,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截至今年9月,上海建有学区和集团186个,覆盖约70%义务教育学校。
“不靠生源靠师资”的理念,得到政协委员赞赏。许多委员认为,实现上海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关键在师资。通过将“家门口的学校”办得有特色、有质量,才是基本公共教育“均衡”之道。
“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才是绝对的。适当差异化发展,使每个学校形成比较具有吸引力的特色,这就是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均衡。”市政协委员凤懋伦说,优质均衡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人。但现有的职称体系并不一定能准确评价教师队伍的能力和素养。他建议,对现有教师队伍加强专业素养培训,探索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成长模式和方法规律。
市政协委员吴冈说,“不靠生源靠师资”是一个根本性改变。今年上海实施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建设116所“强校工程”实验校,每所学校配备一名名校长,两名名教师。他在肯定的同时对师资力量表示担忧。“教师队伍培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要为了建‘强校’而把‘名校长’‘名教师’的范围扩大。”他认为,与其快速铺开,不如通过学区化集团办校或者托管方式来做。
市政协副主席方惠萍参加视察。
栏目主编:张骏文字编辑:张骏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朱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