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是如何看金庸的?

日期:10-31
金庸阿米尔汗译者

原标题:外国人是如何看金庸的?

10月30日下午,金庸逝世的消息得到了相关人士证实。

印度影星阿米尔汗闻知金庸逝世后,在微博上发文悼念,称他在几个月前才读过金庸的《鹿鼎记》,这部小说带给了他很多快乐。“我本希望能有机会和金庸先生结识的。他给几代人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我是他的拥趸。”阿米尔汗如是说。阿米尔汗向金庸的家人致哀,并愿金庸安息。

印度演员阿米尔汗发微博悼念金庸

印度演员阿米尔汗发微博悼念金庸

新京报记者检索了一下外媒,从外部视角来看外国人是如何看金庸的。

实际上,早在1989年1月3日,《纽约时报》就曾这样评价金庸:“对中国读者来说,金庸就像是一个人构成的文学运动,与其说他是一位作者,不如说他是一个文学类型。”

这些年,金庸的作品也逐步被翻译成了英文,在国外也越发引起重视。《书剑恩仇录》英译者晏格文(Graham Earnshaw)他在英译本序言里写道:“金庸创作的人物已然构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就好比狄更斯《雾都孤儿》的主角奥利弗·特威斯特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读者一般。”

《书剑恩仇录》英文版(TheBookandTheSword)

《书剑恩仇录》英文版(The Book and The Sword)

作者:金庸

译者:晏格文(Graham Earnshaw)等

版本:牛津大学出版社 2015年1月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荣休教授闵福德(John M。 Minford)是《鹿鼎记》的英译者。除了《鹿鼎记》,他还翻译了企鹅经典(Penguin Classics)里的《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企鹅经典(Penguin Classics)里的《孙子兵法》以及企鹅版的《易经》。谈起金庸的小说,他说“那乃是金庸构筑的一个完整的世界,半是玄想,半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金庸的小说里,你会遭遇许多的古怪和许多的美妙。”

《鹿鼎记》英文版(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

作者:金庸

译者:闵福德(John M。 Minford)

版本: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005年1月在香港法文书店Parenth举办金庸法文版《射雕英雄传》签名会上,法国驻港领事孟嗣德曾指出,金庸先生是“东方的大仲马”。

《射雕英雄传》卷一 法文版(La légende du héros chasseur d‘aigles)

作者:金庸

译者:Wang Jiann-yuh

版本:Librairie&Edition YOU-FENG 2004年

《纽约客》曾在今年四月一篇名为“中国最畅销的作家——扣人心弦的故事与政治寓言”的文章中如此评价金庸,“在华语世界中,他作品的文化地位相当于《哈利·波特》系列加上《星球大战》系列的地位”,“他在中国历史里编织他的江湖,相当于J.R.R。托尔金在欧洲的查理曼大帝时期释放他的创造力一样。”

金庸的作品通过影视漫画游戏等改编深刻地影响着华语地区,包括阿里巴巴的主席马云也深受金庸影响,将金庸的武侠理念融入了他们的公司的精神。香港作家陈冠中认为,“在金庸之前也有很多武侠小说家,但是金庸之于武侠小说的地位相当于鲍勃·迪伦之于民谣”。

由于语言的原因,中文的诗歌、典故和模糊性导致了金庸的作品相当难翻译,也导致了金庸作品的影响力范围受到了限制,但是这也引来很多出色译者的挑战。一般崇拜其古典中文文采的翻译者,都会认为无法把中文的意蕴准确翻译过去,只好损害其贴切性去保持行文的流畅性。

但是今年二月出版的英文版的《射雕英雄传》的翻译者Holmwood则采取了折中的方案,做到了语言干净利落,注重营造原著的氛围,引起了不小反响。据《卫报》报道, Buckman在跟Holmwood讨论翻译的可行性之后果断买下了《射雕英雄传》的英文版权,然后卖给了他的老朋友Christopher MacLehose去出版,Buckman给他老朋友的理由是,“金庸之于中国人就像西默农之于法国人和托尔斯泰之于俄国人——这是他们的文化组成部分,是代代都读的。”

《射雕英雄传》英文版

作者:金庸

译者:Anna Holmwood

出版:MacLehose Press 2018年2月

港媒:重庆公交车坠入长江 性别歧视却浮出水面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达1.1万列 外媒:比海运快 比空运便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