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访华:中日关系按下“重启键”

日期:10-30
中日中日关系安倍

原标题:安倍访华:中日关系按下“重启键”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图/视觉中国

10月25日至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开启中国之行,这对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来说是一件大事。这是李克强总理今年5月8日访问日本之后,日本首相的回访,也是中日两国中断近8年之久的高层政治互访全面恢复的重要标志。

安倍访华期间,双方重申40年前签署的中日友好和平条约中两国的时代友好、不相互威胁的庄严承诺,强调中日两国友好的世界意义,探讨和推进中日深化合作的具体步骤。这对整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来说都是利好消息。接下来,重启后的中日关系如何越来越具有实质性内涵,仍需继续努力。

安倍此次访华成果显著

安倍此次访问北京,受到了中国官方的高度礼遇。他在北京逗留的时间虽短,但高层会见和互动十分频繁。安倍不仅出席了李克强总理主持的中日友好条约签署40周年纪念活动,和习近平主席的会晤更是两国政治的最高层8年来难得一见的亲切会晤和坦诚交流。

中日双方签署的2000亿人民币额度的货币互换协定以及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协议,都是中日合作走大、走强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在美国特朗普政府蛮横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的背景下,美国的对华贸易战和接二连三的“退群”行动,已经严重动摇了国际秩序的稳定。

中日能够签署如此大额度的人民币和日元互换协议利好,以及拓展在海外第三方的投资和商业合作,这对东亚经济和世界经济是一个十分利好的信息。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重启货币和金融领域内的深度合作行动,有利于防止全球经济动荡中东亚出现货币和金融危机。

中日签署的第三方合作协议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进展。安倍政府曾在较长时间内对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持反对和批评的立场,并拒绝参加亚投行。但亚投行得到全球70个国家和经济体加盟以及这几年成功运营的事实,让日本“坐不住”了。

▲亚投行。 图/新华社

2017年5月25日,在北京参加“一带一路”首脑峰会的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就曾公开表示,日本已经到了对是否参加亚投行尽快拿出“决断”的时候了。

2018年6月,亚投行孟买年会开幕,连美国代表都出席了,世界主要经济体唯有日本没有参会代表。

安倍首相此次在北京和中方高层会晤中,就“一带一路倡议”发表积极评论, 对习近平主席当面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有潜力的构想。这标志着安倍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和其全球发展含义的认识,正在出现实质性的变化。

安倍访华期间双方正式签署的第三方合作协议,既给日本长期在“一带一路”建设问题上曾经的反对和质疑立场的改变,提供了一个“台阶”,也为中日在“一带一路项目”上的合作开启了便利之门。

中日合作:面对新方向、开发新领域

安倍首相此次对中国的访问,是时隔8年之后日本首相再度访问北京。而这8年,又是中日力量对比和冲突话题发生重大变化的8年。

8年以来,钓鱼岛问题在中日关系中是在“淡化”,而不是在“恶化”。日本朝野事实上这几年也感受到了中国的克制和推动谈判解决领土争议的诚意。

领土主权问题和历史问题一样,都是冲击和挑战民族感情和社会情绪最为激烈、也最具有破坏性的因素。安倍首相在8年之后重新访问北京,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中方高层对安倍坦诚相见,经历了这8年中日力量对比的显著变化和钓鱼岛冲突的情感纠结,对双方来说,都并不容易。

外交是中国发展与安全战略的国之重器,更是保持中国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延续中华民族崛起战略势头的有力依靠和核心手段。中日关系在经历了8年的风风雨雨的洗礼,该到重启的时刻了。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安倍首相时所指出的,“中日是近邻,两国利益高度交融。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本地区和国际社会普遍期待。”

中日关系:未来的道路依然漫长

安倍首相此次北京之行,生动地体现了两国政府改善和推进中日关系的战略眼光,必然得到两国人民和社会的共同理解和支持。

▲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会场。 图/新京报网

据日本《每日新闻》10月26-28日对日本民众所做的连续舆情调查,安倍首相访华和中日关系的改善得到了71%的日本国民的理解和支持。然而,未来中日关系的实质性发展还需假以时日,更需两国政府、社会和人民的持续努力。

欢迎安倍到北京访问,是因为中日关系的战略价值,是因为中日这两个最大的亚洲经济体必须携手合作的信念,更是因为面对亚太地区地缘战略的变化中日有着需要“重新接近”的共同政治责任。

大国外交的核心不是“因人设事”,而是“因势谋事”。安倍在第三任期内重启中日务实合作新进程,可谓恰逢其时。中日关系已经按下了“重启键”,尽管有些纠葛未必会立即烟消云散,但重启便是迈出了对的步子。接下来,中日关系长远的实质性改变仍需要我们保持务实的态度和执着的努力。

未来中日关系的持续改善,需要双方共同行动、持续相向而行。以下方面值得思考和用力。

首先,对于中日关系中的诸多恩恩怨怨,两国社会都需要有反思和前进的意愿和行动。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中日关系改善需要双方都拿出“新方略”。

例如,日本社会究竟怎么看待和面对中国的崛起和强大,中国社会能否更为细致地观察和了解日本的文化和个性。这个“世纪话题”远远没有结束。

其次,中日两国究竟如何摆正双边关系中的“美国因素”。特朗普可以拉近中日关系,但美国因素从战略上必然“拉远”中日关系吗?中美日三边关系是21世纪亚太和平、稳定与繁荣的“世纪工程”,两国确实又到了全面思考的时候了;

第三,中日两国的经济和社会如何互补?中日签署的第三方合作协议开了一个好头。在海外经济合作中,让中日两国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适应,我们彼此的企业和商界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

安倍在结束访华后表示,日中关系开始转向进入“相互协调”的新阶段。两国社会在观念、心态和认知层面的“重新协调”,恐怕是两国政策和战略协调需要同时进行的必要条件。

□朱锋(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重庆万州坠江公交车打捞工作开始 钧正平工作室:一些跑偏了的涉军自媒体 请回正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