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公共卫生电子监管系统覆盖13区
新京报讯(记者戴轩通讯员郑宏杰)饮用水、空气、泳池水与市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随着科技的发展,日常检查监督加入了机器的助力。在北京,电子监管系统织起了一张24小时公共卫生监督网络,不仅方便执法,也方便市民进行社会监督。据了解,这一系统还将进入冬奥场馆。
电子监管系统覆盖市政水厂等业态
在对饮用水、空气、泳池水的日常监管中,人力的常规监督与精准、全天候的“电子眼”结合,能发挥如虎添翼的效果。记者近日从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了解到,近年来,北京织起了一张公共卫生监管的电子网。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新闻发言人王本进介绍,目前,公共卫生电子监管系统共包含3套系统,涵盖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游泳场馆水质卫生三大方面。三套电子监管系统目前覆盖了全市13个区,涉及市政水厂、自建供水设施、二次供水设施、学校、商场、宾馆、游泳场馆等众多业态。
这套系统如何运作?王本进解释,系统主要借助卫生监测探头现场采集空气与生活饮用水、泳池水质信息,通过无线加密技术传输到市卫生监督所的系统服务器,对卫生检测数据、地理信息数据、是否达到预警限值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实现智能化识别、场所定位、数据跟踪、卫生质量监控和预警推送等功能。
百家游泳馆水质扫码可查
王本进表示,相比纯人力,电子监管系统24小时不间断监测,直接解决了人员与空间的限制,在市卫生监督所的电子监管中心,执法人员就能够对全市所有电子监管点位的信息数据进行掌握,实时点控、全局监测,实现精准指挥、精细调度。该系统启用以来,已对1000余家室内空气质量超标的情况进行了监测和预警,安装泳池电子监管设备的池水浊度的合格率由75%提升到100%,各项指标的总体合格率明显提升。
目前,全市电子监管系统覆盖的游泳场馆已达90家,另有10家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有100家游泳场馆接入电子监管系统,涉及全部室外、大中型、部分学校和社区游泳场馆。公众已可通过在游泳场馆前台扫码查询泳池水质指标的四小时均值,增强社会监督。
■对话
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高坚
电子监管系统将参与冬奥保障
新京报:这套系统是什么时候开建的?
高坚: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北京市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新的工作目标。基于这一思路,原北京市卫生局提出了在卫生监督工作领域探索性开展电子监管,逐步创新监管模式。市卫生监督所从2011年开始立项,申请建设饮用水水质、游泳场馆水质和室内空气质量三套电子监管系统,至2014年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覆盖了全市13个区。
新京报:电子监管系统发挥过哪些作用?
高坚:这套系统在日常卫生监督和奥运会、APEC、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为保障奥运会的公共卫生安全,电子监管系统及时监测到了6家奥运竞赛场馆甲醛超标,监督员进行及时妥善处理;2014年,在怀柔举办的APEC会议前两周的时间,安装的水质电子监管设备出现报警提示,水中的浊度明显上升,经核实,由于新建管网设施导致沉积物进入,出现浑浊,后经处理很快恢复供水。泳池电子监管还曾监测到西城区某游泳池水消毒药含量急剧增加,避免了泄漏事故对游泳者的伤害。
新京报:接下来电子监管方面还会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
高坚:目前,2022年冬奥组委已就电子监管工作正在根据比赛场馆、驻地酒店设置进行升级改造和重新布点,为保障冬奥会的共公共卫生安全积极推进中。
下一步,我们争取在北京各行政区、重要场所、人群密集区域均有监测点位覆盖,同时,也将继续探索生活饮用水、空气与游泳池水电子监管系统的融合,开发统一的移动客户端,研发系统诊断功能以进一步辅助突发性、传染性健康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理,将系统与其他政府网站对接,加强信息的共享共用,与健康北京APP对接,便于公众查询与知晓。
■数据
公共卫生电子监管系统共包含3套系统,包括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电子监管系统、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电子监管系统、游泳场馆水质卫生电子监管系统。三套电子监管系统目前覆盖了全市13个区,涉及市政水厂、自建供水设施、二次供水设施、学校、商场、宾馆、游泳场馆等众多业态。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电子监管系统,共35个点位,可实现检测管网水的温度、pH值、浊度、余氯、电导率和总有机碳6项指标。
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电子监管系统,共203个点位,监测室内温度、湿度、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噪声6项指标。
游泳场馆水质卫生电子监管系统,共100个点位,监测泳池水中余氯、浑浊度、酸碱度、水温和氧化还原电位5项指标。
■现场
水质、空气线上实时“跟踪”
近日,记者跟随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及东城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工作人员,前往建国门附近两家大型酒店进行现场检查。工作人员先来到北京国际饭店B1层的水房,水管后一个小空间里放着两台约一人高的蓝色仪器,打开仪器外壳,便看到显示屏和试剂。
卫监所工作人员介绍,“蓝箱子”是市政水在线监控设备,机器可24小时运转,自来水引入该设备后,就能检测出pH值、余氯、浊度等关键情况。以余氯为例,水经过初步过滤后在设备内部接受试剂对比,机器根据其显示出的颜色反映出数值。这些数据会实时在线上更新,卫监所工作人员在网上就能看到。如果水质不合格,系统会出现红色预警,工作人员就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调查。日常只需运维人员定期回顾、更换试剂即可。
这样的“蓝箱子”在东城区一共有十多个,分布在酒店和居民区,对提高执法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在好苑建国酒店,酒店大堂二楼放置有一台空气监测装置,大小和家用空气净化器差不多,但可以实时监测酒店空气。卫监所工作人员登录手机客户端,屏幕随即弹出各网点地图,进入该酒店页面,可看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等多项指标。他告诉记者,机器很灵敏,前些年酒店附近有建筑装修,系统很快显示出甲醛不合格,引起工作人员重视。
本版摄影/新京报实习生陈婉婷
责任编辑:余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