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改革开放,我想对你说三句话 |专栏
▲孙恪勤。图片来源:作者供图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定调改革开放,中国吹响了走向富强的号角,神州大地处处春意盎然。
这一年的我已经是有着近8年工龄的“老车工”了,尽管年年评为优秀职工,并成为工厂的业务骨干,但我知道要想成为真正优秀的职工,最需要的还是系统的教育和坚实的数理化基础。对于仅上过四年小学的我,最大的梦就是重返教室,攀登科学高峰。
改革开放无疑给了我们这些从小就失去学业,很早参加工作的一代人新的求学希望,我决定抓住机遇,也抓住了机遇。1979年,我考上了山西大学,后来又到北京大学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其间留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成长为博士、教授、外交官、专家。
我只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个缩影,借助改革开放大潮考上大学,改变命运。借助改革开放成为国家优秀建设者的何止成千上万,他们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为国家富裕和强大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一转眼40年过去了,回顾改革开放历程,我最想说的有三句话。
第一句,我骄傲。改革开放四十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的实力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记得上大学时,我们还在为如何吃饱饭操心,现在许多人却在为控制体重而努力。
大学期间,为了学外语,我借钱买了一台“半头砖录音机”,引起同学们好大的羡慕。现在,电脑、手机、家用汽车、高铁等都成了日常生活的标配,人们的服饰也从蓝黑灰变得五彩缤纷。
上世纪90年代留学德国时,德国人谈到中国总摆脱不了落后的印象。2009-2013年,我到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当外交官,听到的大都是德国人对中国快速发展的惊叹。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发展速度丝毫不减,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想想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征程上,我和我们这一代人为国家的巨大变化所做出的劳动和贡献,心里总是充满了感动和骄傲。
第二句,改革开放之路要越走越宽广。改革开放意义非同寻常,对内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13亿人摆脱贫困、追求美好生活所迸发出的活力和生机,推动国家的巨轮快速向前。
北大毕业后,我怀揣几千块钱在北京打拼。刚开始也是打着地铺,现在有车有房,这就是改革开放给与我们这一代人的机遇。只要你辛勤劳动,生活都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
对外,我们不仅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经过我们的奋力拼搏,为国内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一领域,我和许多专家学者一样,经历了很多,也奉献了很多。
加入WTO前后,我参加了有关部门的讨论,一些人担心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会刺伤我们,现在来看全世界都在说中国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最优秀的拼搏者、胜利者。目前,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与世界的命运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
然而,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却受到了反全球化、逆全球化、再国家化、国家第一主义等因素的强烈干扰。在这种时刻,我们更要保持战略定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孙恪勤。图片来源:作者供图
第三句,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有一种精神。说起来也有意思,报考大学的时候,要求是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我连初中毕业证也没有,怎么办呢,情急之下找了个老师帮我开具了一份中学同等学历证明,才有了考大学的资格。
其实,能够抓住机遇的还不是这一张证明,而是我在工厂这八年间,坚持自学了初中和高中数理化课程,为突然而至的高考铺垫了较好的基础。何以能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做到这一点,现在回想起来有两点。一是心中有梦想,总觉得年轻人应该有理想、有知识,这样才有美好的未来。二是坚持以恒、脚踏实地去做。
大学时代,“新三届”(77、78、79级)几乎人人都揣着“梦与实干”的精神,教室、图书馆、食堂成了许多同学“三点一线”的路径,女同学都梳着短发,尽量节省时间去读书,深夜总能看到有同学在路灯下、在教室里继续攻读。
就是这些人,成为最早进入改革开放大潮各行各业的精英,为国家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生活好了,许多人开始寻求安逸和无为,这或许是个人的选择,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国内改革不断深入、国际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崛起仍充满挑战,今天青年一代的责任和压力绝不比“新三届”小,“梦与实干”的精神还不能丢。
□孙恪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会副会长)
编辑:李冰冰校对:郭利琴
编辑:李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