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 行政审批“全县通办 就近能办”

日期:10-27
威县行政审批蒋志华

原标题:威县 行政审批“全县通办 就近能办”

□记者 郭庆敏 王林红

10月15日下午,在威县第什营镇便民服务中心,东盖村的戚廷山正在办理领取营业执照的手续——在登记表上签字、按手印,从县行政审批局驻镇工作人员吴志恒手里拿过营业执照。戚廷山说,他打算开一家家电门市,“在这里,只需提供相关证件和承诺书,一天时间就能领到营业执照,很方便。”

“涉及行政审批的事项,在镇里就能办理,不用再跑到县城。”吴志恒告诉记者,威县16个乡镇均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

职能划转,留权不留人

“其实,政府部门很多年前就开始了关于简政放权、提高服务效能的探索。”威县政协副主席、行政审批局局长蒋志华介绍说,比如,建设行政服务大厅,相关部门集中办公。但依然存在重复排队、重复提交相关材料等情况,甚至有的窗口只负责受理和发证,审批工作依然要跑回相关部门去做,“前店后厂”“体外循环”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办事效率。

2014年,威县被确定为河北省第一个综合改革试点县,县委决定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把分散在26个部门的审批职能、审批权限和审批人员进行统一划转。

面对权力和人员的重新组合,有的部门不愿意“放权”,有的人员不愿意“挪窝”。威县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提出“留权不留人,留人不留权”,点谁的名,谁就必须划转,不得讨价还价。

改革的目的是发展。“166项审批权划转到行政审批局,实现了‘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办结’,审批效率提高了75%。”蒋志华说。

“只有成立市级行政审批局,才能保住县级行政审批局的改革成果。”邢台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杨开军说,“市局的成立,让有些事情协调起来更容易一些。”

不断升级,网络有空间

一窗办、就近办、网上办、承诺办……目前的威县行政审批局,已将当地行政审批改革推进到“5.0版本”。

戚廷山之所以能在镇里就把营业执照办好,正是得益于威县审批服务的不断升级。“5.0版本的内容之一就是‘全县通办,就近能办’。”蒋志华说,“我们把129个事项的受理权下放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打通了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从分散到集中,从专项到综合,从县城便利到全域便利,从面对面办理到网上办理……威县行政审批局改革蹄疾步稳。“每一次升级都是坚持问题导向的结果。企业和群众反映什么,我们就研究、提高什么。”蒋志华说,“同时,我们还到广东、浙江、海南等地学习,结合实际,改革创新。”

把“中介超市”引入威县行政审批局的网络平台,借鉴的就是广州经验。“只要符合条件和标准,谁都可以进驻,但一旦违规,就会失去在威县开展业务的资格。”蒋志华说。“超市”概念的引入,让“垄断”变成了“竞争”,“指定”变成了“竞价”,“封闭”变成了“公开”……项目全流程时限得到大幅压减。其中,核准类项目全流程时限从258天减少到93天,备案类项目从283天减少到93.5天。

李涛是邢台市家家乐房地产公司的副总经理,负责相关手续的跑办工作。他说:“过去,办个手续需要满城跑,一天下来,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路上。有时候,为了快点办,还要托关系找熟人。现在好了,一个大厅,一个窗口,简单明了,效率也提高了很多,有的事项甚至实现了‘立等可取’。”

“我觉得,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还有很大空间,这个空间就是网络。线上与线下的互补、延伸,可以促进行政审批效率大幅提升。”蒋志华说,他们已有385项事项开通了网上办理,只需跑一趟;有28个事项实现了全程网办,一趟都不用跑。

激发活力,“权力”变服务

在威县市民服务中心,“一窗受理”实现了受理业务的全能化、综合化。“这对受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熟悉工作流程和材料清单,一次性‘标准化’告知办事群众,还要注意精神状态和服务态度。”蒋志华说,“通过审批制度改革,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审批’不是权力而是服务。”

曾在环保部门负责审批工作的杨开军告诉记者,过去,同一个部门,既负责审批,又负责勘查,容易导致“以批代管”现象。现在,审批与监管既相对分离、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配合,促进了监管工作的改进与提升。

在威县,行政审批局成立以来,不到4年的时间里,全县市场主体的增量相当于2014年之前历史增量之和的1.5倍。

上千游客因台风滞留塞班 中领馆:28日接旅客回国 许勤:把县域主导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