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有国家想发中国贸易战的财?英美媒体:想得美

日期:10-27
贸易战经济学人供应商

原标题:还真有国家想发中国贸易战的财?英美媒体:想得美!

近日,英国《经济学人》和美国彭博社两家财经类媒体分别发表了两篇文章,内容不约而同地从全球供应链的角度,分析中美贸易战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

英国《经济学人》10月25日发表文章

原题:《发战争财:中国的竞争对手将受益于贸易战?》

副题:相互融合的供给链意味着中国无法被轻易取代。

越南某大型塑料包装制品出口企业的工人近来将更多时间用于迎合美国。美国每年进口价值25亿美元的塑料袋中约2/5来自中国。但从9月起中国产品面临被加征关税,这使一些零售商在别国寻找替代供应商。上述越南公司高管说:“美国市场很难进入,我们应(趁此机会)大举进发。”

一些企业和国家地区正争夺因贸易战从中国“流出”的商机。如今,无论在供给链上位于中国上游还是下游的国家地区都在觊觎有关机会——更富裕的国家正紧盯曾丧失给中国的某些高端制造业,低收入国家瞄着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低成本行业。但贸易战也正将这两条路双双切断。亚洲工厂(通常以中国为中心的供给链)几乎占全球制造业半壁江山。供给链中与中国融合越紧密的国家,越有可能遭受美国关税影响。问题是,它们从中国争抢来的好处能否弥补以中国为中心的贸易放缓造成的损失。

其实,工资上涨及中国大幅提升环保标准等因素,早在贸易战前就令一些外企加大对现代设施的投资或搬离中国。就连一些中资企业也这么做,他们对东南亚制造业的投资每年增长近50%。特朗普关税只是加快了此类进程。但转变绝非一蹴而就。多种重要因素令中国成为最大出口国。中国密集的企业群提供制造商所需的一切:南部的电子产业、东部的汽车业和北部的重工业。他们还受到中国一流道路和港口的支撑。随着工资上涨,在华企业大举投资自动化。中国本身也是庞大市场。

所有这些优势使中国工厂高效运转。专家认为中国仍有吸引力。印度工人工资比中国低75%,但效率低下使得在印度生产一件产品仅能节省约35%成本。中国劳动力大军比所有东南亚国家总和还庞大。且如今越南等地工资和工业园地价都在迅速上涨。

结果是,中国不会被轻易取代。世行经济学家苏迪尔·谢蒂说,中美贸易战将使地区其他方得不偿失。从韩国芯片制造商到缅甸纺织品制造商,中国出口商的痛苦将扩散至其供应商。

彭博社10月26日发表文章

原题:《中国认定其庞大供给链能忍受特朗普关税带来的痛苦》

中国对自己在全球供给链的主导地位寄予厚望,希望这有助于经受贸易战的冲击。不妨看看宁波一家生产搬运车的公司,其出口主管在本月广交会上表示,美国买家“并无取代中国的优质供应商,所有关税都将被转嫁至终端用户”。

此外,中国迅速增长的国内市场越来越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压舱石角色。这种现实加上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低依赖率,意味着美对华加税无法迅速颠覆现状。对美出口不到中国出口总量的1/5,中国的生产活动中,服务于世界其他部分的重要性是服务于美国的5倍。关键是美国关税是否会把中国赶出为其他国家服务的供给链。历史表明不会。举例说,美国2017年征收的反倾销税令中国洗衣机对美出口骤减,但其他外国市场和中国本土消费者的需求令美国之举对中国洗衣机行业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深圳某科技公司创始人安迪·俞表示,西方竞争者的产品售价远高于中国同行,来自东南亚和拉美的竞争者则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与中企相去甚远,(因此)中国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全球供应国,认为中国可被取代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王会聪 译

责任编辑:张玉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日上海举行 德国奥迪等欧洲企业积极筹备进博会 这里“山寨”中国科技公司:欲5年达中国10年成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