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行副行长陈雨露: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基本完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6日讯(记者 袁勇)今天,在由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主办的“中国改革开放40年:进程、展望及对东亚区域的影响高层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在效率、稳定、包容和开放四个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如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也取得了大幅度提升。
陈雨露表示,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进程可以从效率、稳定、包容和开放四个维度来进行历史性观察。
一个维度是金融效率,也就是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效激发金融体系内在的活力和动力。在这一维度上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以推动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为核心,大力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的改革,执行在线修复,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微观主体基础。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和平安保险都已经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二是培育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协调推进货币、股票、债券、保险、外汇、衍生品和黄金等市场发展,优化社会融资结构,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融资风险管理工具。三是深化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夯实金融业改革开放的价格基础,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也取得了大幅度提升,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价格杠杆在调节市场供求和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一步的显现出来。
第二个维度是金融稳定,也就是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提高金融体系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个底线。一方面,自1984年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在探索和完善货币政策调控的框架,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疏通政策传导机制,处理好宏观调控多目标之间的平衡关系,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现在中国央行已经明确提出了建立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政策框架,以更好的运行经济波动和顺周期性。另一方面主动顺应金融业发展的态势,不断完善和优化金融监管体制,完善金融监管的规则,更新监管理念、制度和方式,提升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国政府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在更高的层面上强化金融监管协调,稳步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增强投资者对金融体系的信心,同时高度重视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包括法律、支付、征信、反洗钱、登记托管、交易结算、统计等多边系统和运作规则,促进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第三个维度是金融包容,也就是在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高效率部门的同时,强调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要惠及更多的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金融业不能只为少数人服务,我们初步构建起了普惠金融发展的政府框架,高度重视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三农精准脱贫和民生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需求。通过设计和实施具有内在激励相容的机制安排,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利性。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动形成绿色金融发展的全球共识,更好服务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
第四个维度是金融开放,也就是推动金融业的双向开放,学习借鉴全球金融业的最佳实践,在最高水平和层次上参与国际金融合作。1979年,中国设立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作为引进外资,开展国际金融合作的窗口。2001年中国加入WTO,标志着金融领域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外资机构的设立形式、股东资质、业务范围和持股比例等方面,给予更大空间,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实施QFII、QDII、沪深港通等多种机制化的安排,提高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水平,积极参与IMF、BIS、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国际主要金融组织以及20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下的各项活动,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规则制定当中的话语权,抓住有利时间窗口,适应市场需求,顺势而为,提高人民币在跨境交易当中的使用。2016年人民币成功加入了基金组织SDR的货币篮子,成为了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当中的一员。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金融机构更加积极的走出国门,开展多层次的对外投融资合作,促进资金融通。今年习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又宣布,将大幅度放宽金融业的市场准入,中国人民银行随后宣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目前多数措施已经落地。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不仅为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了丰富的商业机会,而且促进了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和改革,增强了市场活力。
陈雨露认为,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对中国参与亚洲金融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双多边的合作成果不断涌现,有效维护了区域金融稳定,促进了区域近来发展。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各国深刻认识到,建设区域金融安全网的重要性,以清迈倡议为标志的亚洲多边金融合作也应运而生,2000年东盟与中日韩正式提出清迈倡议,建立双边货币互换网络,人民银行与六国央行陆续签署了互换协议,2010年清迈倡议又升级为清迈倡议多边化,建立了共同的外汇储备库,成为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重要防线。中国积极的承担责任,成为清迈倡议多边化最大的承诺出资国之一。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亚洲国家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双边货币金融合作提速。2008年中国与韩国率先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随后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日本等多个亚洲国家也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与马来西亚林吉特、日元、新加坡元、韩元、泰铢等亚洲多国货币实现了直接交易,2013年新加坡成为首个区域内拥有人民币清算行的国家,新加坡已成为全球重要的人民币离岸中心,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亚洲国家也建立了人民币清算行制度,这些双边的货币金融合作,展现了中国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负责任的形象,也有效促进了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陈雨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