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育改革:打了补丁还须绣上花
推迟上学时间,不留家庭作业,实施弹性放学……最近,我国教育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旨在为学生减负。但部分家长反映,新的措施也滋生了新的困扰。专家认为,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应进一步增加优质公共教育资源供给,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引导家长“降解”焦虑情绪,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很难”
半月谈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面对一些教育领域的新举措,家长非但不领情,还纷纷吐槽。“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很难。”一名受访家长说,一刀切式的新措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还带来了新烦恼。
——推迟上学“不轻松”。近日教育部发出通知,今年9月起,中小学上课不得早于8:00;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得早于8:00到校,上课时间不得早于8:30。
面对新的时间表,不少家长却犯了愁。对双职工家庭来说,上班时间通常在8点左右,不提前把孩子送到学校,家长怎么上班?但送孩子早了,学校还未开门,家长心何安?更有家长吐槽说:“上班、送孩子都挤到一个时间点,路上车更堵了。”
——“不留作业”引争议。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学校不留作业,家长却“坐不住了”。“学校的作业太少了!”“没有书面作业,就没有预习、复习,怎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些家长找到学校反映,更有家长自行组建班级、年级甚至校际作业群,自行给孩子加码留作业。
——弹性离校不“弹性”。今年以来,各地陆续实行“弹性离校”制度,为小学生免费提供延时课后服务,缓解“放学早、下班晚”导致的“三点半”难题。
冬季弹性离校时间一般为五点半,非冬季到六点,但许多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和管理方便,要求统一放学。家长即使早到了,也不能提前接走孩子。
基础教育处在“焦虑”之中
半月谈记者在对中小学生近视问题进行采访时,有初中生家长表示,升学面前分数为主,近视也没办法。“有限的时间是学习还是运动?目前,宁可舍弃健康,成绩更重要。”
同样面对“疯狂补课班”,有的家长说,虽然孩子现在经常补课很辛苦,但是现在不拼,后半辈子更辛苦。
“竞争催生心理焦虑,焦虑激化教育难题。”哈尔滨市雷锋小学校长关军认为,当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教育体制本身,而是整个社会的竞争压力向教育领域传递的结果,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竞争越来越低龄化的现象。
与此同时,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上学,倾尽家产购置高价学区房;为了孩子补课,除了接送,还在补习班门外等几个小时……“一切为了孩子,也在一切伤害着孩子。”深圳市一名受访家长说,想给孩子更优的环境,但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并由此陷入了一个事与愿违的“怪圈”。
教育改革宜更精准更细致
“当前的教育就是处在焦虑和无奈之中。”一名受访家长认为,升学压力前移,竞争愈发激烈,实际上折射的是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与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愈发突显。不触及教育投入不足等根本性问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学生减负。
如何破解改革中出现的新难题?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哈尔滨市一些小学通过组织学校志愿者、另聘专职员工等方式,在8点上课前为孩子提供看护服务,让“晚到校”与“早看护”同步实行。同时,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当地政府机关推出错时上班政策,赢得不少家长支持。
“打了补丁还要绣花,教育改革落到实处,细节很关键。”关军认为,在推行教育改革的同时,应不断完善相关社会政策,提供配套服务。例如,在推行课后服务时,教育部门及学校可根据家长和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特长培养、作业辅导、临时看护等不同类型的选择,让教育更贴心、更细致。
“要多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减少‘家庭增负’。”党的十九大代表、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年部党支部书记、主任杨丹表示,要减少家长盲目补课的冲动和对孩子的机械式知识填充,引导家长发挥积极正向作用,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的发展方向。
“身体的健康、习惯的养成、思维的训练,都比一时的成绩重要,更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沈阳市教育专家于永昌等建议,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形成家校合力,为孩子提供更多德育、体育、美育的机会,享受更加全面、高质量的教育。(半月谈记者 杨思琪 王莹)
责任编辑: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