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
福州 建设中国幸福第一城
12日召开的福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要认真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努力打造中国幸福第一城。
目标具体包括,实现经济高素质、开放高层次、生态高颜值、民生高指数。
全会审议通过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十二项行动”,包括:创新驱动提升行动、工业升级攻坚行动、第三产业跃升行动、数字经济领跑行动、福州新区引领行动、改革开放拓展行动、乡村振兴发展行动、“海上福州”崛起行动、区域协同发展行动、生态文明优先行动、人才提质聚榕行动、营商环境优化行动。
创新驱动提升、工业升级攻坚行动提出,到2020年,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500家。实施龙头企业成长计划,到2020年,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集团)达20家以上,纺织化纤产业年产值突破3500亿元,轻工食品、电子信息、冶金建材、机械制造等4个产业年产值均突破2000亿元,石油化工、新能源等2个产业年产值均突破1000亿元。
第三产业跃升行动提出,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力争至202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1400亿元;加速发展总部经济,培育发展新业态,打造全国知名的新零售之都。
数字经济领跑行动提出,加快“数字福州”建设,力争至2020年数字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45%以上。
“海上福州”崛起行动提出,至2020年实现“海上福州”重点项目投资3500亿元,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福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3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突破1.65亿元,带动福州港进入全世界集装箱港口前50名行列。
改革开放拓展行动提出,力争至2020年新增上市企业10家;2019年底前,组建市商贸集团和建工集团,完成安泰楼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其他行动包括:加快滨海新城建设,推进三江口和琅岐岛联片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力争至2020年福州营商环境达到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排名前50名经济体水平。(记者 段金柱)
厦门 建设高素质高颜值城市
8日,中共厦门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召开。全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动员全市上下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努力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如何实践建设目标?会议提出,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要求上来,深刻把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重点任务,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具体而言,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大力集聚创新创业人才。
二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扶持实体经济,积极防范重点领域风险。
三要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厦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四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城乡宜居优美环境,增创生态文明建设体制优势,加快推动绿色发展。
五要织密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网,构建全国领先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强化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战略支撑,关键在于推进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和“双千亿”工作。厦门提出,把建设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作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和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做强厦漳泉大都市区。同时,加快打造千亿产业链群,紧盯厦门市重点培育的12条产业链,促进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大力实施建链、强链、补链工程;加快推进千亿投资工程,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快形成一批支撑城市长远发展的新增长极。(记者吴在平 潘抒捷)
漳州 当好新福建建设先锋
漳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近日召开。会议明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这一战略目标,持续深化“三抓三比、十项竞赛”,抓牢抓实增长点,奋力赶超作贡献,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八个坚定不移”要求,加快建设富美新漳州,努力当好新福建建设先锋。
当好“机制活”的先锋。加快培育一批“双高”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积极设立研发平台,建立健全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用人才跑出创新“加速度”。
当好“产业优”的先锋。一方面,抓重点区域,促进协同发展。同时,加强厦漳同城化先行示范区的建设,加快推进第一批19个重大协作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抓重点产业,壮大实体经济。以9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为抓手,着力推进金融加强、物流加速、电商做大、房地产健康发展、旅游做人气。同时,注重产业项目发展,把产业项目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全力推进“五个一批”项目攻坚,实施好“十百千支撑工程”,持续深化“三抓三比、十项竞赛”,紧盯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竣工投产率三大关键指标,推动更多项目开工落地、竣工投产。
当好“百姓富”的先锋。每年办好一批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民生社会事业短板。同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漳州”建设。
当好“生态美”的先锋。注重绿色发展,用心做好“生态+”文章,因地制宜实施一批“生态+”项目,把产业加进去,效益做出来,让漳州更宜业;把文化加进去,旅游带起来,让漳州更宜游;把服务加进去,品质提上来,让漳州更宜居,努力实现生态、生活、生产、生意“四生”融合,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记者 苏益纯)
泉州 勇当高质量赶超主力军
9月30日,中共泉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关于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决策部署,勇当高质量赶超主力军,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作出应有贡献。
会议指出,要把思想认识、工作重心、精神状态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做到认识再深化、思路再提升、举措再抓实,把各项工作抓实做好。
泉州提出,在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中,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跻身万亿GDP城市行列;要打好“三大攻坚战”,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四心工程”等工作部署。
今年初以来,泉州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盯省下达的赶超目标,把“五个一批”项目作为当前和长远“过日子”的基本依托,全力做足做实项目支撑,推动形成滚动发展态势。截至8月底,全市亿元以上“五个一批”入库管理项目3169个、总投资2.9万亿元。今年初以来新增“五个一批”项目1369个,新增总投资1.3万亿元。1至8月,132个列入省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24亿元。在今年“五个一批”正向激励考评中,一季度泉州市列全省第4名,二季度列第2名。
这次市委全会,既是宣言,更是行动。作为经济大市,泉州将坚守实体经济根基,对接省里“百千万”行动,加快传统、重化、高新三大板块成形成势,集中精力抓好商务会展、现代流通、文旅支柱、商圈消费、高技术服务等潜力热点。构建产业生态圈,进军新价值制造,拉开新产业板块,汇聚新平台经济,升级新载体空间,探索政企互动新服务模式,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专业服务、个性服务。在把握闽西南协同发展、复兴城市文化两大历史机遇面前,坚持“一湾两翼三带”规划思路,坚持环湾向湾同城化发展,做强中心、联动两岸、连接组团、贯通两翼,统筹抓好古城提质、海丝新城、城市经济、创新中心、山水田园、文明友好“六个城市展示面”。(记者 刘益清)
三明 “九大行动”实现新突破
三明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日前召开,会议指出,三明将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推进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各项工作。
据悉,根据省委十届六次全会部署,三明出台具体实施意见进行了全面对接和细化。下一步,三明将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建立“一个专项、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工作机制,以实施创新能力突破、“一十百千万”工程、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新动能增强、数字经济领跑、对外开放深化、基础设施升级、生态建设提升、民生需求保障建设等“九大行动”为载体,从五个方面着力推动三明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
着力在做强实体经济上构筑新支撑。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对10家重点培育的百亿龙头企业、5个千亿产业集群,制定出台百亿龙头企业、千亿产业集群培育方案和培育壮大百亿龙头企业八条扶持措施。同时,强化创新驱动,优化营商环境,深化项目攻坚。
着力在协调发展上谋求新突破。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加快构建通江达海、联南接北、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产业升级版,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
着力在改革开放上取得新进展。持续拓展医改、林改、“金改”等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提升经济外向度,构建开放新格局。
着力在生态建设上增创新优势。主动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绿色发展模式。
着力在改善民生上增创新红利。着力解决好事关百姓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平时遇到的“日常琐事”,把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一件件具体事办好办实办到位。
奋力冲刺100天,打好项目攻坚战。启动“五个一批”项目攻坚冲刺100天行动,围绕列入攻坚冲刺的426个重点项目和梳理出来的155个问题清单,对号入座、主动认领、强力攻坚。(记者 方炜杭 全幸雅)
莆田 加快升级推动创新驱动
9月30日,莆田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各项工作。
莆田把产业作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第一战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进百亿龙头成长计划,到2020年,力争培育5家产值达100亿元的大中型龙头企业。二是推进千亿集群支撑计划,形成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工艺美术、鞋服、建筑等六大千亿产业集群。三是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疗、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四是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提质工程,推动物流、金融等生产性和生活性现代服务业向信息化、智能化、便利化升级。
莆田把平台作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第一载体,大力发展平台经济。一是重点建设众协联、大工美之家、金银珠宝云平台、无醛木业产品交易中心、无车承运、智慧能源等平台。二是实施数字经济领跑行动,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产业。三是融入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加快海洋产业数字化发展。四是坚持小镇景区化、景区园区化、园区专业化,推进金银谷、冰雪小镇、啤酒小镇等12个特色小镇和3个文化名胜区建设。五是以城镇化理念加快建设六大专业园区。
莆田把创新作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一是推动产业、创新、资金、政策“四链融合”,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平台建设为基础、成果转化为目的的创新驱动新格局。二是实施政产学研联合创新,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嫁接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三是培育“双高”企业,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小巨人企业,推动中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新型显示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四是突出创新正向激励,分级分类实行科技创新绩效奖励,加大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激励力度。五是实施人才“壶兰”计划,深化莆台人才交流合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记者 林剑波 陈荣富)
南平 绿色发展开创新局面
19日,南平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召开,会议提出,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2170亿元,将谋划实施绿色产业发展、实体经济培育、协同发展融入、乡村振兴示范、生态建设提升、“水美南平”建设、基础设施升级、民生福祉改善等八项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
南平立足资源禀赋,将发展绿色产业、壮大实体经济作为第一支撑、第一战场。培育壮大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七大绿色产业,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红利。
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命脉。南平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为重点,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到2020年,培育20家在细分领域有特色、有竞争力、能引领行业发展的小巨人领军企业。
南平还以创新为径,放大绿色红利。推出“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以品牌提升附加值。“生态银行”是南平首创,学习探索银行“零存整取”模式,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到2020年将实现全市山、水、林、田、湖、茶、湿地等自然资源信息化管理,搭建资源变资产、变资本的转化平台。
在加快实施294个、总投资2030亿元的七大绿色产业支撑项目的基础上,力争到2020年新增“五个一批”产业项目3000个以上。
将“水美城市”建设向“水美乡村”延伸,打造“全域水美”,培育亲水旅游、临水康养、沿水制造、滨水体育等新业态。
南平将加快融入闽东北协同发展区,从基础设施快捷联通、产业发展合理分工、试点平台政策共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五大重点领域发力,抓好12项区域协作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立闽东北区域旅游联盟,携手策划精品线路,构建闽东北黄金旅游圈。
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南平将重点实施“清新水域”“洁净蓝天”“清洁土壤”三大工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体育等社会事业短板,以承办第十七届省运会为抓手,到2020年新建场馆5个,改造提升场馆12个。(记者 赵锦飞)
龙岩 新起点上谋求新高度
日前,记者从龙岩市委五届七次全会上获悉,龙岩围绕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聚焦重点攻坚任务,加快实施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行动、“双培育”行动、创新能力突破行动、数字经济领跑行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行动、乡村振兴行动、生态建设提升行动、民生需求保障行动、重点领域改革提升行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新龙岩。
一是抢抓发展机遇,发挥龙岩特有的红色文化优势与绿色生态优势,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争取发展空间。目前,龙岩加快推进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中16项合作任务,14个第一批总投资1466亿元的重大协作项目。
二是加快创新发展。龙岩以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契机,实现“龙岩制造”与“龙岩智造”并进;依托龙岩制造业发展的雄厚基础,打造科研创新平台,让传统名企焕发新活力;构建企业主动创新的利益驱动机制;强化人才要素保障。
三是做强实体经济,补齐产业链,大力发展新经济,加快推进产城融合,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在强化产业支撑上全力突破。一方面,围绕紫金、龙工、新龙马等一批龙头企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到2020年,培育形成有色金属、机械装备、文旅康养等3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另一方面,加快发展壮大光电与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特别是要深化发展军民融合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四是共享发展成果,补齐民生短板。一方面,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扎实推进南三龙铁路、双龙铁路龙岩至武平段、龙厦铁路的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在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创业等重点民生领域积极作为。
五是推进乡村振兴。大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并促进“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将“输血”转化为“造血”;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记者张杰 刘必然)
宁德 打造发展新增长极
17日,中共宁德市委四届七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提出,宁德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其中,“一”就是“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的中心任务;“二”就是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坚持沿海与山区联动;“三”就是建立高质高效的经济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社会生态。
宁德将主动融入全省“六大湾区”建设布局,坚持产业、城市、港口、生态联动发展,统筹抓好环三都澳大湾区开发建设,打造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新增长极。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推动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相得益彰;坚持沿海与山区联动,深入实施新一轮山海协同发展行动,着力打造沿海蓝色经济发展带和山区绿色经济增长带。为推动山海协同发展,宁德市委研究决定,蕉城、福安、福鼎、霞浦、东侨等沿海县(市、区)分别与屏南、周宁、柘荣、寿宁、古田等山区县结对共建。
建立高质高效的经济生态,产业是支撑。要发展壮大四大主导产业,加快打造四大千亿产业集群,力争2020年产值突破3000亿元。其中,2018年建成不锈钢新材料首个千亿产业,2020年产值达1200亿元以上。锂电新能源产业要打造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力争2020年产值达10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要着力打造东南沿海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力争2020年产值达500亿元以上;铜材料产业要着力打造东南沿海最先进的铜产业基地,力争2020年产值达300亿元至400亿元。此外,重点抓好青美新能源材料产业园、格林美循环产业园建设,再打造一个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
要大力实施年千亿招商计划,集中力量引进好项目、大项目,确保2020年新增产值1500亿元以上。
同时,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建立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色调。(记者 李向娟)
平潭 高质量推进开发建设
15日,平潭综合实验区召开第12次党工委委员(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和省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以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的意见》,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以中央巡视整改为牵引,推动开放开发再上新台阶、渐成新格局。
做实项目。围绕“谋划项目要更注重质量、签约项目要更注重落地、开工项目要更注重保障、投产项目要更注重达效、增资项目要更注重升级”,加快形成“五个一批”的滚动发展态势。
做特产业。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升级计划、传统产业改造计划、新兴产业提速计划,积极促进新兴产业落地生根、实体经济脱虚存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做大旅游品牌。从“强基础、补短板、育产业、促品牌、优政策”等方面入手,以“规划提升、设施提升、服务提升、品牌提升”为抓手,促进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效益最大化。
做美环境。把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传统文化传承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
做深改革。要持续深化简政放权,促服务更优;要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促开放更广;要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促融合更深。
做强新区。围绕做好“产城融合”“完善配套”“创新管理”三篇文章,打造海岛特色新区。
做优民生。紧盯教育、卫生与健康、养老、文化体育、民生基础设施五大领域,坚决守住民生底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经过8年多的开发建设,平潭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重要阶段。9月初,实验区开展“大干120天打好七大攻坚战”行动,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
未来,平潭将在作风攻坚上长抓不懈,在产业攻坚上突出落地,在人居环境整治攻坚上加大力度,在景区改造提升攻坚上拓展内涵,在民生补短板攻坚上啃“硬骨头”,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记者 王凤山 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