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安倍来了。这是日本首相时隔七年正式访华,并且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
回暖不易。中日关系,重要也微妙,一衣带水也龃龉颉颃,涉及领土争端、历史问题,两国关系往往跌入谷底。自2012年日本挑起钓鱼岛的所谓国有化措施,中日关系长期逡巡不前,至去年才稍有起色。今年上半年,中国大陆访日游客超过400万人次。5月,李克强总理访日获特别礼遇,首相全程陪同,日媒全程报道。
民意始动。如今,安倍率领500余名日本商界领袖一同抵华,新华社发文说,此行“信号鲜明,意义重大,成果可期,必将有利于中日关系持续改善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合则两利。过去40年,中日关系负轭前进,虽然不时风雨,虽然不断风波,但究其主流,仍是硕果累累,彼此受益。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所亟须的资本,除了港澳台侨,很大一部分来自日本的ODA,并持续至今。另一方面,在中国的投资贸易也成为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17年,中日两国贸易额超过3000亿美元,考虑到中日的物理距离,未来这个数字还会更高、理应更高。
时移世易。进入2018年,世界格局愈发动荡,面临着数十年来未有之大变局。美国对全世界发起贸易摩擦,欧洲日益“右倾”和民粹,全球贸易和多变体系开始动摇。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的经济体,中日两国均以外向型经济起步,发展壮大的同时深嵌于全球产业链条和贸易体系,受到的冲击不可谓不大。两国对于稳定世界贸易的诉求是一致的,抱团合作而不是以邻为壑,是最优解,也是唯一解。再进一步,中日韩自贸区的想象空间始终存在,一旦成行,影响巨大。
学无止境。过去两个甲子,整个东亚地缘格局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的综合国力重新超过日本,成为这个地区的最大“压舱石”。对于这个世纪变化,两国人民都需要调整心态,与时俱进,而非刻舟求剑。对中国而言,虽然在GDP上已远远超过日本,但在某些方面我们仍需“以日为师”,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日本的工匠精神、高科技工业的隐形冠军、诺奖数量、动漫文化,让人“高山仰止”。我们对外开放,不能只停留在器物层面,而要深入到制度肌理。师夷长技,话糙理不糙。
四十不惑。中日关系未来40年还会像过去40年,冷暖交织,有高潮,有低谷,有扬帆,有砥砺。但中日关系过去40年的箱体运行轨迹告诉我们,不会好到哪去,也不会坏到哪去。国家之间,既讲主义,也讲利益,正是后者让两国人民交融在一起。邻居不能选择,只能相处。40年前,谁能想到单薄的中日关系可以发展到今天这般繁复丰厚。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