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罗湖棚改的长篇报告文学《家园》面世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深圳10月25日讯(记者 杨阳腾)10月24日上午,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罗湖区委宣传部、《中国作家》杂志社主办的、由深圳著名作家杨黎光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家园——对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病”治理的思考》(以下简称《家园》)研讨会在中国作家协会举行,数十名知名作家、评论家、出版人出席了研讨会。
杨黎光长篇报告文学《家园——对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病”治理的思考》研讨会现场
杨黎光是连续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近年来着力于“追寻中国的现代化脚印”长篇思辨体报告文学系列创作,完成了《大国商帮》《中山路》和《横琴》三部曲。《家园》是该系列的第四部作品,也可说是投入时间最长,耗费精力最多的一部呕心沥血之作。这部作品历时两年多时间,采访人物多达两三百人,对深圳罗湖区“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进行全景式的深入记录。
与会专家认为,《家园》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报告文学,书写了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地区的历史实践,兼具学者哲思与诗人激情,提供了一份优秀的报告文学时代样本。书中所讲述的罗湖棚改项目,是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病”治理的一个范例。专家建议,可将其列为基层党政干部的必读书籍。
据悉,罗湖棚改项目涉及面积达62万平方米,1300多栋房屋,9.3万人口,因范围之大、隐患之多、情况之杂被称为“中国棚改第一难”。经过2年半时间的改造,已实现“四个全部”:插花地居住人员全部搬离、违法建筑全部拆除、重大公共安全隐患全部消除、规划建设全部如期推进。
罗湖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萍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罗湖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近年来在社会治理、城市更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举措,罗湖棚改是又一个新的例证。她说,杨黎光将罗湖棚改放在时代与历史的纵深坐标上观察,把主题升华到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病”治理的层面,为棚改工作建立了价值支撑与意义体系,坚定并增强了罗湖棚改人的信心与动力。(经济日报记者:杨阳腾 责编:武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