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监督强起来】多点“婆婆嘴” 避免小错成大错
“一是有业务往来,吃饭不提供酒感觉不礼貌,招待不热情总觉得过意不去;二是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喝,一瓶啤酒不是什么大事。”
2017 年 9 月 5 日,六盘水市医药公司党支部书记周某受公司领导委托,接待前来洽谈业务的药品供货商,用餐期间应供货商要求,提供 1 瓶价值 12 元的啤酒给其饮用,报销接待费用时购酒费未通过审核报销。
“不能报销那就自己掏钱付,就12元钱而已。”周某以为这不是事,完全没放在心上。
可是,周某的“不是事”却引起六盘水市经信委纪委的注意,“发票预警功能第一时间就传递了信号,明知不可为,却依然去冒犯,这说明他对‘禁酒令’认识不深刻。”
9 月 11 日,市经信委纪委对市医药公司的“四风”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查,结果发现,在全省公务活动全面禁酒实施后,公司仍存在违规接待用酒的问题。
“一瓶酒就是一个作风窗口,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行为必须严查重处、决不留情,持续释放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并要抓住典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达到‘打疼’一人、教育一批、警示一方的震慑效果。”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态度坚决。
调查核实后,周某受到诫勉谈话处分,并在全市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公务接待碍于情面没有坚持原则,体现的不是尊重,不是热情,而是好心办坏事、害了自己。”周某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越来越严,要从他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从小事小节做起,强化纪律观念、绷紧纪律之弦,禁令面前绝不能侥幸。
“我们宁愿多点‘婆婆嘴’,不厌其烦的反复重申、反复提醒、反复警示,也不愿等到干部忘记了、触碰了、逾越了,再来追究、再来处理。”市纪委市监委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