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有规划 面貌大变样

日期:10-25
余江村庄村民

原标题:村庄有规划 面貌大变样

村里哪儿人气最旺?

夏早元嘿嘿一笑,带记者直奔儿童之家:20多个孩子早已坐定,在退休教师吴水莲带领下,或学文化,或游戏健身……

“要是没有宅改,哪有地方让孩子们玩!”江西鹰潭市余江区平定乡洪万村党支部书记夏早元说,2016年村里进行宅基地改革,拆除危旧“空心房”,陆续建起儿童之家、图书馆、文化广场,村庄面貌大变样。

在余江区,洪万村不是个例。2015年3月,余江区被列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区,承担起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三项试点任务。3年多来,宅改已成余江新名片。全区1040个自然村,由村民唱主角,实现了全区域全覆盖,农民建房回到面积法定的“一户一宅”公平起点。

今年5月,瑶池祝家村启动宅基地制度改革。住了几十年的老屋要拆除,外出务工的村民就是再忙,也要赶回来告个别。

党委和政府放手把村里的事情交给村民办。经过5次讨论,村民事务理事会经协商产生,成员既有年近九十的长者,也有年富力强的后生。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村民理事会先后召开15次会议,进门入户征求村民意见。

“村民理事带头拆自家旧房,宅改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瑶池祝家村村委会主任祝国太介绍说,最关键的是,宅改后大家都能得到好处。按照规划搞建设,村庄发展才有空间、才有未来。

瑶池祝家村是余江区宅改的一个缩影。3年多来,余江区1040个自然村,分5批推进宅改,释放出大量存量土地、消灭了空心村、保护了有限的耕地资源。目前,余江区已退出的宅基地,能够满足未来15年左右的农民建房用地需求。

铺电线水管,拌水泥砂石……见到宋斌华时,他正忙得不可开交。

平定乡蓝田宋家村,145平方米、三层半的毛坯楼房,宋斌华加班加点装修……这房子,除了自住,宋斌华还留出7个房间做民宿,提供给当地血防红旗干部学院的学员。

22岁结婚成家,宋斌华不久便分了户,可空有建房资格,却没有宅基地,有钱也建不起房。

2015年,蓝田宋家村被列为余江首批宅改试点村,拆除18栋“一户多宅”危旧房、200多间猪牛栏等杂房。2016年,经过申请审批,宋斌华获得村里一处拆旧屋腾出的宅基地建房,当年便建起新楼房。

有了房,还要谋发展。余江区先后筹资2000余万元,为1040个自然村编制村庄规划,让村民们看到宅改之后的村庄发展空间、产业前景和美好景象。

余江宅改试点目前基本完成,如何利用好宅改释放出的土地资源?余江区负责同志表示,近年来,余江筹集资金,分批次持续投入到完成宅改的村庄,完善道路、电力、沟渠、通信、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让村容更加整洁、设施更加完善,为乡村振兴打好“前站”。

宅改后,杨溪乡杨溪村将村集体所有的1000平方米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协议租赁方式入市,用于建设灵溪小镇游客服务中心,村集体获得的收益,远高于当地农地流转价格。

平定乡吴家自然村废弃的砖厂,如今正建起两栋标准厂房。去年,吴家自然村将砖厂20亩集体建设性土地,通过招标方式将使用权出让给上海投资商,村集体获得82万元收入。尝到甜头的村民们,今年想再入市50亩集体建设性土地。

余江区国土局土地交易中心主任孙小毛表示,以前农村集体土地缺乏入市道路,这次改革试点打通了入市的制度路径,从而让利于村集体、让利于村民。

在余江区,试点任务的结束,并非意味着改革的结束。余江区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加强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等衔接配套。曾经“沉睡”的农村土地资产,正变成“活”的发展资本,让农民享受到改革红利。目前,余江已经实现宅基地财产权益“零突破”,发放农房抵押贷款1500万元。

去年,鹰潭市在全市农村推广余江试点做法。今年,江西各地借鉴余江宅基地改革试点经验,正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试点工作。

以制度和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思想纵横) 科研攻坚 片刻不停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