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壳股嗅到复苏味躁动两日: 惜售再现 壳价或反弹
本报记者安丽芬广州报道
导读
大股东自救原来的方式是单纯的出让股权退出,现在则不用出让股权。可行运作的是,让被否的IPO资产反向收购当大股东,壳公司原来的大股东依然可以留在公司里(或者当二股东),分享市值的上涨。
萎靡多日的壳概念股近两日迎来集体躁动。
10月23日,在上证指数跌60点的低迷之态下,涨停ST股近20只;22日,ST板块涨停个数近60只。
对于壳股而言,两日接连上涨在近两年来实属罕见。
自2016年9月史上最严重组新规实施以来,壳股齐遭重压,一蹶不振多时。
而伴随着近日对并购重组的松绑,尤其是上周末证监会将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的间隔期从3年缩短为6个月,令壳股从冰点嗅到了复苏味道,壳生态再迎变局。
在受访的投行人士看来,大股东自救又多了一条路径,可以让被否的IPO资产反向收购当大股东,壳公司原大股东依然可以留在公司里,分享市值的上涨。不过,硬币的另一面则是,前期好不容易下降的壳价又将大幅反弹。一些壳方必然惜售,不会轻易出手。
两日躁动之因
“壳股续涨一是因为政策松绑,壳价值再度回归;另外则是周一只能涨5%,今日也算是补涨。”10月23日,北京某大型私募投资总监指出。
经历了两年前“史上最严”的重组新规,壳股资本运作异常艰难,跌跌不休。目前的ST板块指数处于2014年7月以来的新低。10月12日,ST板块指数收于885.53点,多只ST股遭遇60%以上的降幅,很多创下了历史新低。
然而,利好政策忽如“一夜春风来”,10月20日,证监会宣布将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的间隔期从3年缩短为6个月,这让处于冰点的壳市场复苏。
“以前被否的IPO资产3年内动作较大的资本运作都不能做,而今立马能做了。单从被否的时间看,目前有150多家被否的资产满足6个月的间隔要求,比较优质的借壳标的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其中不少被否的公司净利润超过5000万,甚至有逾10家的公司净利润超过了8000万。而在前一两年的时间里,随着IPO审核速度的加快,一些优质资产倾向IPO,因此优质的并购标的比较缺乏。”10月23日,华林证券投行事业部董事总经理刘书锦指出,因此在数量较多的IPO被否资产转道借壳下,壳公司被炒作就很正常。
另在某大型上市券商人士看来,IPO被否资产借壳间隔从3年一下子降到6个月,也是把双刃剑。“满足条件的优质资产骤然增多,使得好不容易下降的壳价又将大幅反弹。一些壳方肯定持壳惜售,不会轻易出手。”
炒壳之风或再起
壳股作为过去两年颇受打击的一个板块,出现了多只“1元股”。经过两日大涨,10月23日不足1.5元/股的上市公司仍多达12只。值得注意的是,中弘股份(000979.SZ)因为连续第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正式触发深交所退市规则,将成为A股首只跌破1元的退市股。
因此,在市场人士看来,将部分被否的IPO优质资产引导至借壳上市,也算是对壳股以及大股东的一种救援。此前,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选择单纯的协议转让吸引救援方,而今在借壳松绑的新政下,救援方式又多了一个,而且对改善公司基本面、提高市值有更大的帮助。
“大股东自救原来的方式是单纯的出让股权退出,现在就不用出让股权。可行运作的是,让被否的IPO资产反向收购当大股东,壳公司原来的大股东依然可以留在公司里(或者当二股东),分享市值的上涨。”刘书锦指出,在这一运作下,很多公司不是纯粹卖壳,而是把被否的资产装进来。
不过,目前的借壳标准仍然等同于IPO,而且被否的IPO资产也存在财务或非财务的问题,就连大多壳股本身也是烂事缠身。因此,被否的IPO资产借壳也存在很大难度。
“被否的IPO资产大部分存在法律、诚信、股权历史沿革潜在风险等问题,因这些非财务原因被否的资产借壳就相对容易;而因为财务原因被否的公司再借壳的可能性不大,比如业绩造假。”刘书锦指出。
哪些壳股最有可能被优质资产选中?
刘书锦认为,“从壳的概念讲,市场上能运作下来的比较干净的壳有1/3左右,总计有约四五十只。所谓的‘干净’是指资方把它剥离的只剩可变现资产,和能够维持一定现金流的业务,比如租赁业务、贸易业务等。比如广东有家市值不足20亿元的上市公司,仅有20多名员工,账上全是可变现资产,已被资方打造成一个干净的壳。”
对于问题缠身的ST股,刘书锦指出,“满足‘干净’条件的ST股数量比较少,能够被顺利打造的最多也就10只左右。从市场炒作看,整体壳股能被炒作上涨两三天,能够持续上涨应该是比较干净的壳,剩下烂事比较多的壳也就被炒作两三天。”
壳价值正在从冰点复苏,“炒壳”之风或重回A股。“原来壳价压得很低,现在就不会轻而易举地卖了,就等着反向收购,有些就持壳惜售了。”刘书锦指出,政策一出,估计很多壳买卖双方就会紧锣密鼓地谈判,预计壳价年底又会涨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