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的隆重召开彰显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尊师重教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逐渐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代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逻辑展开和逻辑归宿,准确把握其蕴含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对于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一、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
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重要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长期探索而仍未完全解答的问题。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即在个人的独创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惟一的社会中,这种发展正是取决于个人间的联系。而这种联系部分地表现在经济前提中,部分地表现在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必要的团结的一致中,最后表现在以当时的生产力为基础的个人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中。因此,这里谈的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个人,而决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偶然的个人,且不谈不可避免的共产主义革命,它本身就是个人自由发展的共同条件。”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曾作出预见:“教育将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将使它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革命之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新人将诞生在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从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培养青年成为共产主义者的目标。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指出,青年团的任务是教育、训练和培养青年一代,使之联系实际生活努力学习共产主义理论,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丰富自己的头脑,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坚持与工农的劳动相结合,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道德的一代新人。
受近代新民思潮影响,毛泽东早年就有改造国民性的想法,并且通过开办夜学、组织新民学会等方式加以实践。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毛泽东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依据,逐渐形成了以重视通过劳动和社会运动等方式发展人本身为突出特点的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思想。立足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伟大实践,邓小平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先后对青年成长成才提出了希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基于强烈的问题意识,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破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刻强调教育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极端重要性,全面阐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涵、要求和举措。这一重要讲话,对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深远影响。至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为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九个坚持”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逻辑展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牢牢抓住教育的育人本质,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核心理念提出了“九个坚持”的总体思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一条。教育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方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确定了主基调。各级党委要研究教育,深化对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改善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作出了许多重要的阐述,特别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实践中,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学生健康成长、教师教书育人、提高教育质量上。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可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可以预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将有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方向决定道路。政治方向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第一位的问题。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教育事业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创建和发展新民主主义教育,探索和实践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上,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全面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只有植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土壤中,接受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滋养,才能促使新时代的中国教育事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有深刻了解我国的独特国情,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才能切实解决新时代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只有培养出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教育的价值。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既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发展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发展成效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和人民评判。具体来说,就是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学生教育主体地位,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实践的基本经验,又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也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在教育领域主要表现为人民群众对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的需求同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通过改革评价导向机制、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适应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等一系列举措,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消除羁绊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教育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前所未有地重视教育。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教育“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而新时代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为党为国培养能够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新人。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已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只有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深化教师管理领域的综合改革,久久为功,才能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人民教师队伍。
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逻辑归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计”者,谋划也。如前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逻辑起点和核心理念,以“九个坚持”为逻辑展开和总体思路,已经就新时代我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作出了顶层设计。今后,顶层设计将主要面对“精准落地”的问题,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逻辑归宿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从新时代的国情出发理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各个方面中,教育关系千家万户,是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尽管我国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已经挺进世界中上行列,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一段时间以内我国仍然面临着补短板强弱项的任务。同时,人民群众对教育也有更公平更优质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正是根据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紧扣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教育问题,推动教育领域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旨在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在教育各阶段、各方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出发认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信念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第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第二,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需要教育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承载着13亿多中国人对美好生活憧憬的中国梦也需要教育事业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第三,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教育事业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凝聚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教育的理论思考、历史思考和现实思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旗帜和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在新时代中国的鲜活体现。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之逻辑理路,全省教育战线应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立足高原大地,在新时代民族复兴的征途上谱写我省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新篇章。(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传鹏 文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