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引进活水,“臭水塘”变“清水塘”
湘潭湘乡市中沙镇紫峰村的山塘碧波荡漾,掩映在稻田与绿树之间。然而三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淤泥堵塞、杂草丛生的损毁山塘。从“臭水塘”到“清水塘”,背后离不开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水育潇湘”志愿服务项目“湘水行者”志愿者们的环保行动。三湘都市报记者从该校获悉,项目2007年7月以来已在全省成功治理山塘41个。■记者陈舒仪黄京
为污水塘引来活水
“多年淤泥沉积,再加上村民的生活污水、垃圾直接往塘里排,成了一个臭水塘。”回忆往事,紫峰村村民十分感慨。这里是湖南水利水电职院“水育潇湘”志愿服务项目治理受污山塘的第一站。志愿者和专业教师、专家团队对山塘周边水源排查后发现,需要治理的山塘是没有活水的村中塘。“单纯清淤,治标不治本,没有活水进来,不能长效保洁。”项目负责人、湖南水利水电职院团委书记马威告诉记者,团队先在附近找水源,把水引进山塘,变活水;再通过在排水口建设人工湿地,利用天然植物对污水进行净化。通过沟道清淤、植物活水,建设“生态排水沟+微型湿地”的简易治污设施,塘水变活,水面浮藻消失,水质也大为好转。
“志愿服务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作为职业院校,我们就是要在特色化、常态化、多元化上下功夫,坚持把志愿服务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实,让湖南167万多个山塘从‘臭水塘’变为‘清水塘’,让湖南的好山好水永续孕育‘洞庭鱼米香’。”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范金星如此强调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搭信息化平台助“护”水
近年来,湖南水利水电职院不仅注重打造志愿服务品牌,还着力搭建信息化志愿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线下联动服务,从今年起,该校所有在校学生均注册成为志愿者。
通过污染源控制、生态修复、村民自治三大举措,越来越多山塘“死”而复“活”。“今年暑假,团队受邀在湘西永顺开展河道治理,此前,宜章、隆回等基层水利局邀请帮忙开展山塘治理,我们也积极回应。”马威说,下一步,该项目将逐步扩展到全省14个市州,在每个县做1至2个“示范塘”,让更多农村山塘清亮起来。
湖南水利水电职院院长罗迈钦表示,今后,学院将以“水育潇湘”节水护水志愿服务为蓝本和基础,开展更多具有水利特色的志愿活动,形成水利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