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港澳老人选择内地养老 多方盼大湾区一体化促进港澳医疗社保对接内地

日期:10-19
养老老人医疗

原标题:不少港澳老人选择内地养老 多方盼大湾区一体化促进港澳医疗社保对接内地

今年96岁的李仙琪在东莞的康湖颐养院已经住了14年。

在阅览室读报的老人

在健身的老人

在午餐的老人

康湖颐养院环境安静、优美,吸引不少香港老人前来养老。

大洋网讯 重阳佳节刚过,每年此时,各地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关爱老人、帮助老人的文明风尚。

随着越来越多的香港老人到广州、深圳、东莞等地颐养天年,今年重阳节,不少港澳老人是在珠三角度过的。与香港相比,这里宽敞的房间,优美的花园,周到的护理,相对低廉的物价,以及便捷的交通,还有割舍不断的乡情,成为吸引香港老人返回内地养老最重要的因素。而与澳门养老院相比,珠海当地的养老院的费用便宜近一半,这里吃好住好,这是澳门老人一致的看法。

目前,在广东养老的香港长者只有一个大概的数字,有10万到15万。“具体准确人数就算是粤港两地都无法掌握,出入境方便,港人回到内地居住、养老并不需要做一些特别登记。”香港工会联合会内地服务中心副总主任邵建波说。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临近,集中建设适合香港长者需求的养老机构,为香港长者领取使用高龄津贴或其他福利补贴提供便利,将是大势所趋。

香港老人

退休后到深圳养老

这个重阳节,韩克诚是在东莞黄江过的。71岁的他是香港人,年轻时他是“跑船的”,是海轮上的轮机工。60岁一过,他便退休了,把工作交给了年轻人。而他选择了到内地养老,“孩子长大了,出国了,与香港相比,我更喜欢来内地,所以,我就来到深圳养老了”。

韩克诚头发花白,言语举止中透着“不服”,他这一辈子与海斗,到头来,斗不过岁月,急促的话语中显露的是无奈。在香港赛马会深圳复康会颐康院入住了11年,他还是像个“老顽童”,有极强的倾诉欲,却时时因找不到对胃口的人说话而感到苦恼。

香港赛马会深圳复康会颐康院是目前广东省内仅有的两家得到了香港慈善机构资助、由香港复康会策划兴建及营运的护老院之一。这是广东院舍住宿照顾服务试验计划的一部分,专为香港长者在入住养老机构时提供多一个选择。

“费用由政府资助,老人不需要支付院费;接受香港专业团队督导的康复、护理及社工服务;每年4次无障碍交通接载服务(往返香港新界区医院或诊所复诊)。更重要的是,可以继续享用跨境香港福利。”深圳复康会颐康院负责人说。

颐康院背面是梧桐山,环境清幽,景致怡人,距离沙头角只需15分钟车程,占地面积逾27100平方米,可提供350个宿位。在这里,老人就如同在香港养老享受一样的待遇。只是,想要入住并不容易,必须轮候,床位少,而想入住的人太多。

东莞“小香港”成港人后花园

今年6月的一天,韩克诚“搬家”了,离开深圳复康会颐康院,来到了紧邻深圳的东莞黄江。那天,他的行李装满了一辆货车,令黄江康湖颐养院高级顾问蔡运娇惊讶不已。“我全部的东西都在这里了,我打算在黄江终老。”韩克诚说。

蔡运娇今年差不多也快70岁了,但熟悉她的人都叫她“娇姐”。1984年至2017年,整整33年,娇姐一直是樟木头镇敬老院院长,这是最早向香港人开放的敬老院之一。樟木头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小香港”,曾有15万港人在此定居,樟木头的房地产、旅游、酒店一度繁花似锦。

“樟木头既然是‘小香港’,那就要建一座有香港水平、20年后也不会落后的敬老院”,当时的樟木头镇委书记眼光独到,为樟木头敬老院制定了高起点、长远的规划。1992年开始,樟木头敬老院便开始收住香港老人,最高峰时有60多位香港老人同住。即便是早10年,“小香港”风光不再,不少港人返港,但樟木头敬老院里至今仍有近20位香港老人住着。

记者了解到,“娇姐”用心地对待老人,吃、穿、住的各方面都把老人照顾得妥妥的;老人要回香港看病,从樟木头敬老院开车不用几分钟便到了火车站,樟木头敬老院周边有大商场、酒楼,老人购物、喝早茶也方便,香港老人喜欢住在这里。

“服务好、吃得好、住得好,有几个香港老人放着家里的海景房不住,也要住到我们敬老院来。”蔡运娇说,老人儿女在国外,请工人照顾又不放心,找到一个合适的敬老院,对老人和儿女来说,实在太重要,“有女儿陪着老人在敬老院住半个月,然后放心地回去了,也有只陪3天,就安心地回去的”。

港商在内地开设养老机构

去年,蔡运娇交了辞职报告,她要退休了。她的小儿媳妇接她的班,继续照管樟木头敬老院。“我退休那天,敬老院给我办了聚会,老人们都来了,唱啊跳啊,最后又都拉着我的手哭,舍不得我离开”。

退休后的蔡运娇也没闲着,她又受聘成了黄江康湖颐养院、康湖护理院的高级顾问、院长。康湖颐养院是香港商人在黄江投资兴建而成的,当初是专门针对香港人的港资护老机构。背靠青山,院中有湖,前后花园,绿树成阴,小桥流水,同时容纳2000位老人入住,其规模之庞大为广东省内罕有,而其设计也独具匠心。

今年96岁的李仙琪在这里已经住了14年,2004年9月,康湖颐养院才开业,82岁的她在家人的陪同下千挑万选后选中了这里。“那时这里的花园更加漂亮”,她清楚地记得那时的场景。2010年后,香港商人因为生意的起伏而将其转手,他唯一的要求是把颐养院继续办下去,让香港老人有个“家”。

几经辗转,才有了如今的康湖颐养院、康湖护理院。蔡运娇说,如今住在这里的老人总共约150人,三分之一是本地人,三分之一是深圳人,三分之一是香港人。

每个老人都有一段精彩人生故事

82岁的许姨是杭州人,她的亲哥哥、96岁的许剑豪则是香港人。两人的老伴都已过世,儿女又都在国外。2010年,得知哥哥住在香港家里每天只吃三个汉堡包,“那不行的”,她决定找一个地方和哥哥一起养老。于是她把杭州的房子卖了,最终兄妹俩选中了这里。

每个香港老人背后都曾有一段精彩的人生故事。在香港,他们或许只是陌生人,而在这里,他们成了伙伴、朋友、相依为命的家人。70岁的文太已在康湖颐养院住了10年,进来时她还沉浸在生意失败的苦痛中,如今,伤痛已渐渐平复。

对于很多香港老人来说,谁又没经历过人生中难过的坎。李仙琪也有过烦恼,她的女儿生了两个孩子,如今都40多岁了,但孙辈们不结婚,不生孩子。“我也管不了他们,干脆不管了,随便他们喜欢。”虽然已经96岁,李仙琪身体很好,镶的牙齿整整齐齐,气色也好,说她75岁也有人信。

蔡运娇来了后,康湖颐养院的活动一下子多了,定时安排老人去商场购物、买日用品、喝早茶,每月15日安排直通车送老人回香港或探亲、或检查、或拿药,李仙琪很开心,“我的钱终于有地方花了”。

蔡运娇明白香港老人需要的是什么。“香港老人对吃、住要求并不高。”蔡运娇说,主要是医疗的问题,香港特区政府承担着41家公立医院的九成开支,“所以,香港老人一旦生大病,都会返回香港治疗,我们送上火车或直接包车,把他们送进香港的医院。”蔡运娇说。

大湾区一体化或许会带来新的契机

近年来,香港与内地在养老服务方面合作不断深化,根据2003年CEPA协议及其补充协议四和补充协议五的精神,内地已在广东省试点允许港澳服务提供者以独资民办非企业单位形式举办养老机构。

不过,去年年初,时任广东省民政厅厅长的刘洪坦承,“这几年一直在呼吁香港的投资者到内地来建设养老院,但好像推进得不快。”刘洪说,“这有一个瓶颈问题,主要是两地的医疗、社保不对接。”广东省民政厅和香港、澳门相关部门曾多次交涉,但是仍没能找到解决方法。

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临近,或许会带来新的契机。9月22日,在由经济日报社、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原司长李兵第就专门建议,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保障公共服务的新平台,支持港澳投资者在大湾区内举办各类养老机构,鼓励共建养老服务设施。

集中建设适合香港长者需求的养老机构,为香港长者领取使用高龄津贴或其他福利补贴提供便利,已是大势所趋。康湖颐养院、康湖护理院的投资人刘理瑞说,今年5月,他们接手后至今已投入了近3000万元来进行改造,刚刚又取得东莞医养结合机构的牌照,“现在,我们能为老人做得更好,做得更多了”。

康湖颐养院近1000个房间、2000个床位,如今改造一新可以重新开放的还只有500个床位。“等入住率达到七八成的时候,我们将启动新的改建工程,把剩下的部分房间改成老年公寓,以更优惠的价格吸引香港老人。”刘理瑞说,他的目标是打造香港老人真正的后花园。

珠海多年前已是澳门人养老首选

因澳门受制于土地资源不足,无法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澳门大部分老人希望到内地跨区养老。面对如此巨大的需求,与澳门一步之遥的珠海,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成为澳门人跨境养老的首选地。

在珠海夏湾一间开设了16年的护老院内,不少澳门长者十多年前就已入住。而拱北港昌路的爱晖护老院入住了众多的澳门老人,总数超过100名。与在澳门的养老院相比,珠海当地养老院的费用便宜近一半,这里吃好住好,这是澳门老人一致的看法。

2015年,横琴自贸片区挂牌,澳门特区政府探讨澳门人在横琴养老被寄予厚望。澳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社工局已实行长者内地定居计划,可通过银行领取援助金或通过内地相关部门跟进支持,未来亦会加强商讨在“粤澳合作框架”内有关两地养老保障体制衔接的细则议程,为长者提供更完善服务。

不过,与港人内地养老卡在医疗、社保等问题上一样,澳门老人到珠海养老,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虽然现时在内地养老长者仍能享受澳门特区政府福利待遇,但老人家看病复诊,仍要返澳才能享受免费医疗。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汪万里

图/广报全媒体记者卢政

10月19日广州裕丰建材价格上调10元/吨 10月19日新疆新兴(疆内)建材价格下调30/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