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治市比救市更有效
10月18日,A股两市跳空低开,沪指失守2500点关口,投资者的信心遭受了极大的考验。特殊时期,“救市”成了绕不开的话题。
很多人等着看证金公司出手,有专业人士甚至提出了具体的“救市”举措,包括暂停新股发行、取消股票交易印花税、设立平准基金等。也有不主张救市的,这种观点认为“救市”不过扬汤止沸,丝毫无益于一个完善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
随着股市规模的扩大,参与各方的利益不同,以及股市形势的复杂化,要不要救市的问题因此更加复杂。CPI创7个月新高,人民币创22个月新低,美联储全体官员认为适合继续渐进加息,央行的“货币战争”正面临内外两条线的拉锯,受货币政策影响的股市自然也出现了明显的情绪波动。
从市场化的角度来看,救市是一个伪命题。市场自有其内在的波动规律,如果需要救市才能挽回市场信心,才能推动股市上涨,那这个市场一定是伪市场。同时,惯性救市很可能带来惯性懒惰,当股市暂时回暖后,监管者和投资者又会“好了伤疤忘了疼”重复过往的操作,如果市场内在的制度缺陷没有根治,股市随时有可能因为各种风吹草动陷入低谷。
但“不救”不代表可以无动于衷。从某种意义上说,股市也是一种生态平衡,众多的参与者,构成完整的生态体系。大鱼吃掉小鱼,强者猎杀弱者,高手掠夺小散。因此低迷的股市,时常成为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伤心之所,他们只能无奈承受“割韭菜”之苦。
A股市场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贯穿始终高速扩容,但快速扩容的市场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为其提供层层基础,导致中国股市牛短熊长。而审批制又导致供求关系不对称,新股发行供不应求。审批制导致好的公司不容易进来,没有完善的退市制度,给市场留下了不健康的隐患。
这些年资本市场改革聚焦到了问题所在,大发审委改革加快IPO常态化发行,严加监管,强推退市制度、控制再融资数量等都在向着完善市场的目标进发,但不可避免也在低迷的市场表现中争议不断。
几天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与部分私募基金代表和个人投资者座谈,就一些具体措施进行了讨论,传递出强烈的改革发展信号。在现场,刘士余表示将丰富完善“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开放一揽子方案”。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资本市场创立28周年,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目标,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资本市场被寄予更大期待。要修复A股市场,需要更多制度改进和设计。维持股市生态平衡要对症下药,不仅要切实给投资者带来利益,更要解决股市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退一步讲,即便管理层不救市,也必须坚持改革以此治市。实际上这样的治市比救市更重要,治市是一种更有效的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