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金秋草原忙“秋收” 生态保护保“丰收”

日期:10-18
内蒙古草原秋收

原标题:内蒙古:金秋草原忙“秋收”生态保护保“丰收”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18日电(记者柴海亮、勿日汗)进入10月中旬,在我国四大草原之一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草原上的秋收,即一年一度的打草工作进入尾声。越来越健全的草原生态保护机制,终结了锡林郭勒草原无序打草的历史,让生态资源得到科学利用,更为牧草丰收提供了保障。

在东乌珠穆沁旗满都胡宝拉格镇巴彦布日德嘎查草原上,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香,一捆一捆的干草,方方正正,堆成高高的“草墙”,颇为壮观。牧民布赫朝鲁对记者说,今年牧草大丰收,眼前的这个“草墙”足足有70万公斤,全部卖掉能挣70万元左右。

截至目前,拥有2.24亿亩天然草原的锡林郭勒盟已打储草178225万公斤,同比增加43148万公斤,增幅31.9%。2018年,锡林郭勒草原牧草草群平均高度20.76厘米,同比高出4.36厘米。

锡林郭勒盟生态委副主任乌日根巴雅尔说:“从2015年开始,锡林郭勒盟实行严格的天然打草场保护利用制度,杜绝草原被‘打光剃净’,如今成效逐渐显现。”

对于草原牧民来说,秋季打草与冬春接羔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在草原漫长而寒冷的冬季,牲畜主要依赖秋季储备的干草度过食物匮乏的日子。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过早、过度打草,影响草籽落地,年复一年,牧草长势越来越差,优质牧草种类越来越少。

“因为秋季打草越早,雇用人员和机械的费用就越低,所以前些年牧民们一进入8月,草籽还没成熟之前就将草打光,这会影响来年牧草长势。”镶黄旗宝格达音高勒苏木牧民斯琴巴特尔说。

为规范牧区存在多年的无序打草、过早打草、过度打草等现象,锡林郭勒盟制定《关于加强天然打草场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严禁在8月25日前对天然草场进行打草。同时,对打草规程提出明确要求,杜绝“打光剃净”,500亩以上的打草场,采取五区5年轮刈制度,每年至少保证一区不进行打草作业;500亩以下的打草场,实行间作制度,每打草300米宽,必须保留10米宽的草场植被作为草籽带。

“科学利用草原,既是保护生态,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乌日根巴雅尔说。

女主播“扑街”斑马线拍炫富视频被罚款 内蒙古新发现一处恐龙化石群 将开展抢救性挖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