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中国铁路的“起点站”出发(评论员随笔)
很多人对京张铁路并不陌生:“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青龙桥车站的“人”字形铁路,都是儿时课本中最难忘的细节。在近110年后的今天,京张铁路有了更具时代感的呈现。一位“90后”铁道摄影师奔走5年、徒步2000多公里,为京张铁路拍摄了40万张照片。他不仅用镜头记录下京张铁路的历史变迁,也在为保护京张铁路上那些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遗址而奔走,更唤起了不少人对京张铁路的回忆和思考。
京张铁路之所以重要,就在于这条约200公里的铁路,是首条由中国人自主设计、营运的铁路干线。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之时,中国内外交困,最紧迫的课题之一,就是如何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铁路是交通基础设施,也是一种工业产品。能够突破西方技术和资本的双重封锁,京张铁路的成功让当时的国人为之一振。处在千年变局中的人们就已理解:如果不能掌握核心的工业制造业技术,中华民族就不可能真正站起来。
2016年,新的京张铁路全线开工建设,这是2022年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主办的冬季奥运会的重要配套工程。一样的线路却有不一样的体验,新的京张铁路被称为京张城际高铁,到2019年底建成时,将成为世界上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寒、大风沙地带高速铁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高铁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今天,我们有领先世界的高速铁路技术,不仅可以自主修建,而且能比别的国家修得更好。
铁路本身虽不能完全展现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全景,但以京张铁路为代表的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历史,对于今天中国的发展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位于黑龙江齐齐哈尔的中车齐车集团有限公司考察,在观看了完全自主创新的铁路货车疲劳与振动试验平台后,他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要提高竞争力,要靠实体经济。从京张铁路蹒跚起步,到如今中国高铁技术享誉全球,我们用100年时间改写了铁路在中国的面貌和对于中国的意义,也创造了现代化发展的东方奇迹,更印证了“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的道理。
铁路,是串联现代中国的一条重要线索。它不仅展现着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也是为现代化输送养料的最重要基础设施。从有“世界最大规模人口迁徙”之称的春运,到一座座攻克世界级难题的铁路大桥;从一些因铁路而兴起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到越织越密的高铁路网,在中国广袤的土地和城乡之间,铁路是既能最大程度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又能最大限度兼顾运输效率的交通方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以京张铁路为代表的现代中国铁路的诞生,就不只是精神层面的一剂良药、一个符号,更藏着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秘密。
不久前,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投入运营,全国44个车站均可直达香港;刚过去的8月,中欧班列迎来了累计开行1万列的节点,古老的欧亚大陆焕发出“流动的生机”……经历了海洋时代、天空时代,即将迎来太空时代,我们却发现,陆地本身的连接与沟通,仍然蕴含着其它空间所不具备的丰富意涵与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中国铁路的百年巨变与飞速发展,并没有画上休止符,而仅仅是一个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