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杰退伍回乡种田 获评“全国十佳农民”

日期:10-17
无人机马学杰水稻

原标题:马学杰退伍回乡种田 获评“全国十佳农民”

马学杰操作无人机进行洒药、施肥。

大洋网讯 十月,正是水稻抽穗灌浆的时候。在汕头潮阳的田间地头,不少农户正在辛勤劳作,这其中,就有“全国十佳农民”马学杰的身影。这位80后的退伍军人放弃“铁饭碗”,毅然走进田野中,他不仅将无人机运用到田间播种、施肥,还与父亲一同奔赴国外种粮。在今年的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上,马学杰成为广东省唯一一名获“全国十佳农民”称号的新型农民。昨日是第38个世界粮食日。记者与马学杰一同走进田间,倾听这位80后新型农民的成长故事。

受父亲影响 放弃“铁饭碗”返乡务农

十月的汕头,秋意渐浓。在马学杰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汕头潮阳区西胪镇泉塘村的一片农田。“这一片都是我种的。”马学杰指着田间的水稻说。

马学杰几乎每天都要到田里看看,一身黝黑的皮肤就是最好的证明。其实在荣获“全国十佳农民”前,马学杰对于不少当地人来说还只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如果提起他的父亲——“全国种粮大户”马镇顺,在潮阳就无人不晓。

由于受到父亲种粮的影响,马学杰自小就对农业充满热爱。2004年,马学杰从武警部队退伍,当时他其实可以接受组织的工作安排,端起一个“铁饭碗”,但他衡量再三之后决定:追随父亲的脚步,把人生最好的年华奉献给农村和农业。

原来,当时马学杰的父亲从潮阳区、潮南区等周边乡镇承包了4000多亩水田,两造水稻种植近9000亩,如此大的水稻面积全靠父亲一个人管理,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加上马学杰父亲也经常教育他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于是,他决定回到家乡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业空间。

虽然成长于农村,但是真正要进入农业领域并不容易。幸好,马学杰有一股子钻劲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除了父亲的精心教导,他还不时向农户虚心请教,参加各种专业培训。

用无人机播种施肥 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

在摸清生产要领之后,马学杰对种田也有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劳力、资金不足,没有应用机械化生产、作业方式落后等问题,是大规模种植水稻的主要瓶颈。

2009年5月,马学杰在上级财政部门,农业、农机管理等部门的支持下,创办了汕头市潮阳区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顺杰合作社”)。

走进顺杰合作社,一部巨型无人机十分抢眼。马学杰介绍,这是用来播种、施肥、打药用的无人机。

2013年的“8·17”水灾肆虐汕头潮阳。水浸过后,马学杰的水稻遭遇大规模的病虫害侵袭。如何在短时间内喷药除虫?马学杰想到了无人机。他立即拨打了此前认识的生产无人机的朋友的电话,最终通过无人机喷洒农药,大大减少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实现抗灾复产。

初尝甜头的马学杰看到了无人机参与种田的前景,他不断进行探索,从最初的洒药,到播种、施肥,无人机在马学杰手中成为无所不能的“种田神器”。去年开始,马学杰对无人机进行改进,使其更加智能化。他向记者举例说,以前一个人洒40斤肥料要半小时,如今无人机只要30秒,效率是以前的60倍。

马学杰还探索出一条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新路子。如今,顺杰合作社已拥有了180多台(套)农业机械,用于1.2万多亩水稻的生产。2017年,合作社水稻年种植面积达2.4万亩以上(两造),年产优质稻谷2.4万吨以上,带动周边2500多农户,覆盖5万多亩耕地。

父子携手赴国外种粮 探索跨国种粮模式

近几年来,潮阳区早造收割期多连续降雨。为烘干稻谷,马学杰再次创新升级,实现烘干智能化。今年7月,顺杰合作社的全自动谷物烘干中心正式投产,该中心14台谷物烘干机每天烘干稻谷600吨,相当于1200亩水稻的收割量,拥有40个可容纳3000多吨谷物的仓库,成为目前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谷物烘干中心。马学杰说,按照这一规模,纯人工操作的话需要70人,但如今在烘干中心,只需2名工人操作机器即可。

烘干中心的投产,不仅服务本地农户,还有潮州、揭阳、福建等地农户也运稻谷前来烘干,解决了水稻收获季节遭遇恶劣天气歉收的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初,马学杰和他父亲通过租赁的方式承包了泰国那空拍侬府3000亩田地,用于发展粮食生产。2015年4月,马学杰和父亲一起远赴泰国,用几百亩田地试种优质水稻,希望做大做强跨国粮食产业。

(文/图 广报全媒体记者陈家源 通讯员潮阳宣)

“钱紧”的特斯拉怎么在上海建超级工厂? 雅鲁藏布江米林段滑坡形成堰塞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