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CPI对民生的影响,应加强调查研究

日期:10-17
民生价格同比价格

原标题:关注CPI对民生的影响,应加强调查研究 |新京报财评

10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9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纵观今年前三个季度及近期表现,经济运行平稳的总基调没有变,且依然处在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的路上。除此之外,价格指数的变化是今年经济走势的显著特点。

首先是总指数持续上行,屡创新高。9月份,全国CPI同比涨幅为2.5%。从长期来看,“2”时代并不罕见,不过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涨幅的确上了一个小小的台阶。今年以来,CPI同比涨幅已经五次出现在“2”以上,且最近三个月持续在“2”以上,这表明价格的上行并非偶发因素影响和短期的逆动,而是体现了一种趋势性的变化。

其次是食品类价格领涨,影响民生。食品类价格同比涨幅在曾经回落明显、且较长时间退出首位后,本月重回领涨位势。由于气候、节日和产供销多方面因素导致,9月食品类涨幅由7月的1%、8月的1.9%快速升至3%,拉动CPI上涨约0.9个百分点,成为CPI持续上行的第一拉动力。此外,蛋周期处于上升通道累计涨幅高达15.7%,蔬菜价格同比上涨14.6%,明显影响普通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菜篮子。另外,本月鲜果价格同比涨幅高达10.2%。

然后是“八大类”(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全面上涨,无一例外。曾经有较长一段时间,各大类价格变化总呈现有升有降或有平的状况。目前,八大类价格已经连续10个月同比全部上涨。各大类的走势与总指数的变化也是一致的,体现出一种趋势性的上升,而并非短时间的起伏。其中,9月份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四大类价格同比涨幅较高,均在2%以上,将会影响普通家庭的实际支出增加。

考虑到具有先行意义的PPI(生产价格指数)走势总体较为平稳,且出厂和购进价格同比增幅呈略有下降之势,CPI在短期内继续冲高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主要消费品价格持续上升对民生的影响却不容小觑。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专业人士在分析经济问题时,往往较多从影响经济特别是企业生产的角度来考虑价格因素,或多或少忽略了价格对民生的影响。实际上,判别经济运行状况及模式,将价格控制在合理区间、并特别关注其对民生的影响,应该是经济工作及宏观调控的要义之一。

今年上半年,扣除价格因素后,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是略低于经济增速的。考虑经济总量不断加大,增长一个百分点的难度越来越大,增速继续适度回落实属规律使然。并且GDP(国内生产总值)要在居民、企业、政府三者之间分配,经济增速回落,各方收入增速将会继续回落。

所以,各地应充分关注价格变化对民生的影响,一要健全完善价格变化反映调节机制,关注低收入群体,完善产供销衔接,把气候、灾害带来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二要加强调查研究,掌握交通运营、医疗医改、文化教育等领域政策变化对民众实际生活的影响。三要认真评估个税调整及拟定房地产税对民生的影响。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使大多数人因政策调整而获益,更要防止不同政策产生对冲效应,增加普通居民家庭的负担。着眼长远,还应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机制,适当提高居民收入在GDP分配中的比重,努力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使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

此外,在运用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时,应把对民生的影响作为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在未来一段时间,特别是价格走高之际,有些金融政策的调整应审慎实施。尤其是利息的调整,应该既考虑经济状况、考虑企业,也考虑居民、考虑民生,必要时还可以继续适度缩小存贷款利差。

潘璠(财经评论人)

编辑:王宇 刘喆

央行官员: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变动呈现“两多一少”的特点 北京举办近500项重阳活动聚焦“孝”与“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