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日期:10-17
乌鲁木齐市老龄事业产业发展

原标题:乌鲁木齐市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10月16日,在火车西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日间照料中心,老人和陪护人员一起下象棋。据了解,该日间照料中心属于“公建民营”的养老模式,由经开区(头屯河区)在全市率先启动,目前该区已完成两处老年养护院建设,投入使用后可提供养老床位138 张。(记者张利民摄)

新疆网讯(记者史漓莎 贾梦妍 唐红梅)乌鲁木齐市60岁以上老人已达37.58万人,占总人口的16.88%,目前是全疆老龄化进程最快的城市。近年来,乌鲁木齐市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深切关怀老年群体的生活,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

今年,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九大惠民工程的基础上,实施乌鲁木齐市民生建设十大实事。其中“幸福工程”全面提高高龄老人津贴标准,把全市80岁以上老人基本生活津贴在现行标准上每人每年增加300元。

“养得起”还要“养得好”

退休金14年连续提高,高龄补贴也送来了福利红包,谈及现在的养老金及各类补贴,唐康华心里美滋滋的。

过去依赖传统养老观念的他,如今在火车西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同龄的老人一起度过晚年时光。

“孩子虽孝顺,但各有各的生活,没办法全天候陪我。在照料中心,有朋友一起聊天、下棋,吃饭、休息都有人照顾,比我一个人在家守着电视强多了。”唐康华说,因为政府大力支持照料中心的建设,收费也比单独雇保姆便宜得多,他觉得这样解放了孩子,也丰富了他的生活。

84岁的职怀海也是在享受这种居家养老模式,他说自己患有矽肺病,有专人照料,家人更放心,最让他满意的是,这里经常组织文体活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对他的病情也有极大好处。

这不,重阳节的节目单,已经发到他的手里了。

近年来,我市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6个,辐射2万余名老年人,不仅接受周边老人打电话预约每日三餐的配送服务,还可预约家政、代买菜、陪聊等私人定制化服务,深受老人的欢迎。

公办“兜底”养老院挺吃香

重阳节前,市养老福利院里来了很多“客人”,各界爱心人士,送来节日祝福,80岁的毛杰在这养老挺开心。

毛杰是城市低保中的“三无”人员,即城市非农业户籍的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十年前,他被社区送到市养老福利院。

“政府让我免费住在这,平时院里还常组织活动,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毛杰说。

如今,随着我市公办、民办养老机构的增多、老年人思想观念的转变,养老院居住条件、饮食和服务越来越好,更多的老人选择在养老院养老。

市养老福利院院长马明丽说,现在的房屋设施是按照高级酒店的标准配备的。

市养老福利院经过多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尤其是近两年,政府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配备,增设床位,过去简陋的房子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集生活娱乐、颐养康复、休闲养老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楼群。

目前该养老院还与老年病医院等大型医院建立了绿色通道,医养结合为老人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服务。

多年来,我市积极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床位供给稳步提升,全市各类机构养老床位总数已达5344张,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占比80%,全市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新型养老提供更多选择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78岁的吐尔尼沙汗·麦麦提,现在过上了一边养老一边旅游休养的“旅居养老”生活。

吐尔尼沙汗·麦麦提说:“年轻时一直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退休了有钱又有时间,老年公寓还和内地有合作,冬季可以去三亚过冬。”

她所在的乌鲁木齐欢喜老年公寓,在六十户乡星火村,不仅有果园、菜地、家禽,这里还是个挂牌的民族团结大院,维吾尔族、汉族等 8个民族的老人聚居于此。

去年冬季,她与20位老人在三亚过冬,人虽在外地,仍有熟悉的朋友一起聊天、相互照顾,空闲时泡温泉、跳广场舞,生活好不惬意。

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在不断提升,“旅居养老”“生态养老”等新潮流,正成为不少老人的新选择。

为不断满足老年人新需求,我市也积极加快推动养老产业转型升级,出台了相关办法,连续三年累计发放养老机构政府补贴2828万元,有效缓解了养老机构的运营压力,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

欢喜老年公寓负责人热孜亚·艾则孜说:“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支持力度很大,包括税费减免、一次性办院补贴等,这样的扶持力度让我们更有信心办好养老院,服务好老年群体。”

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副处长王艳荣说,今年我市还将发放900余万元补贴,助力民办养老机构多元发展,更好地为首府老年人提供更多选择。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来乌鲁木齐市调研指导代表工作情况 台称大陆惠台措施“说一套做一套” 国台办回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