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评论】从案件通报看监督执纪更加精准
“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违背中央金融工作方针政策,盲目扩张、无序经营导致公司严重偏离主责主业,不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造成恶劣政治影响;搞政治投机,为个人职务升迁拉关系,搞美化宣传个人,捞取政治资本,参加迷信活动,对抗组织审查……”近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的通报,引发了广泛关注。
在这则“双开”通报中,“细节”多到仿佛让人一口气读不完。不过这并不是首次,有心的读者或许已经注意到,一段时间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的“双开”通报,对腐败的“病征”描绘越来越精细。如,贵州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副省长王晓光,被指“政治信仰缺失,热衷于阅看有严重政治问题的境外书刊”“大搞特权,违规公款豪华装修住所”“违规从事营利活动并获取巨额利益,向管理服务对象借用巨额钱款谋利”“违反工作纪律,违规推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尔夫球场建设项目”“贪图享乐、生活奢靡,痴迷兰花、玩物丧志”等。财政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张少春,被指“权力观异化,把公权力和影响力变成牟取私利的工具,生活堕落,甘于被‘围猎’”“违纪违法事实主要发生在党的十八大后,属于典型的不收敛、不收手”等。
一幅幅“高清画质”的“画像”背后,反映了新形势下监督执纪工作的与时并进、更加精准。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九大召开之后,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升级迭代”,对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执纪执法工作、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依规依纪依法对“病树”“烂树”等拿出从“皮”到“骨”、由表及里的“画像”,见人见事见细节,是监督执纪和反腐败向精准、纵深迈进的一个体现。正如一幅生动的工笔画需要画家一笔一笔绘就,同样,一则细节纷呈的通报背后离不开纪检监察机关严实深细的审查调查工作。高级领导干部“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什么表现形式,在哪些地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纸通报,不仅仅是文字活,也是展示和检验执纪执法水平、工作作风的技术活,更是体现反腐决心和工作重心的政治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精准”二字的重要性。纪检监察工作亦是如此,精准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精准,就要用“金刚钻”做好“瓷器活”。把监督执纪晒在阳光下,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让全党全社会对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决心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是提醒和震慑,让“破纪者”知耻知止、收敛收手、自悔自新,让“观望者”速速打消因“欲”动生出的蠢念、自觉摒弃侥幸心理,让更多党员干部从反面教材中“见不贤而内自省”,在“雷池”和“红线”面前知警醒、存戒惧、常律己。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在“精准”上下更大功夫。无论是履行党章赋予纪委的各项职责,还是使用监察法赋予监委的12项调查措施,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强化精准思维——精准发现问题、精准把握政策、精准作出处置。执纪执法时时处处事事坚持实事求是,严明标准、严格程序、严密操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对干部负责、对党负责、对历史负责,才能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郝思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