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发射前的意外一撞,神舟二号差点上不了天
2001年1月10日,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发射成功
2000年12月31日,20世纪的最后一天,一个几乎是灾难性的打击突然降临到神舟二号飞船身上。
由于基地发射站一个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发射平台意外启动,已经处于垂直对接状态的重达40多吨的火箭与十一层平台撞在一起!
现场人员都惊呆了,经过一番检测,火箭一共被碰伤18处,而此时,距原定发射日期仅剩4天。
神舟二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二艘实验飞船,同时也是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航天飞船,完全按照载人飞船进行设计,所以它的发射意义重大,备受瞩目。
对于时任火箭系统总指挥的黄春平来说,这一天是“20世纪最黑暗的一天”。
“基地的人压力很大,很多人吃不下睡不着,有些女同志都哭了,平时磕碰一下都不成,现在撞成这样,马上就要发射,真是心都凉了。”
原定于2001年1月5日的发射被迫取消。那么,火箭的状态到底怎么样?还能不能发射?飞船有没有受伤?各路专家从全国各地连夜赶往发射场,对火箭进行实地探伤。
连续两天的细致检测与分析,13位权威专家一致认为:碰撞产生的力量小于火箭的设计承受力量,撞击位置距离火箭关键气路就差几毫米,而这个数值恰好还在安全范围内。
随后,经过紧张的准备,火箭再次等待发射。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运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
飞行期间,飞船上各种试验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采集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数据,还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多领域的科学实验,为后续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1999年11月“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到2017年4月,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顺利发射,短短不到20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迅猛发展,让世人惊叹。中国,正在以令世界惊诧的“中国速度”飞向太空。
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航天飞船
“神舟二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二艘实验飞船,但它却是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航天飞船。“神舟二号”第一次集中了有一定学科面的开拓性的空间科学研究工作,成为我国在今后一系列飞船上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的序幕。
提起“神舟”号飞船,“神舟二号”应用系统的科技工作者们情有独衷:是这艘“希望之舟”为一大批踌躇满志的科学家搭起了驰骋太空的宽广舞台。“神舟二号”飞船上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开拓了我们的视野,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为今后更深入、更大规模的空间实验,以至于实现空间产品产业化,商品化,开辟道路。
“神舟二号”的应用任务几乎囊括了国际空间实验的各个学科领域,带动了一批高新技术,特别是促进了一批基础项目的发展。同时,巩固和培养了一代勤奋苦干的我国空间科学研究队伍,开始实现把科学家与工程联系起来的进程。牵引和带动了相关领域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其带动作用可能比项目本身意义更大。
在空间材料科学的研究上,增加新的样品,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实验研究方面,增加细胞反应器、细胞融合、电泳实验等实验项目。在空间环境探测方面,进一步开展空间大气成分、密度和单粒子事件等研究。在对地观测方面,进行微波遥感、成像光谱技术以及地球环境监测等试验。将使我国具有与国际同步发展的对地观测技术,使遥感技术和应用提高到新的水平。
太空是没有国界的,在跨入21世纪门槛的今天,人类将满怀信心地向太空这一辽阔的疆宇走去。“神舟二号”承载着许多秘密,也承载着许多希望,它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之舟”。在未来的征程中,“神舟”飞船燃起的科学之火,必将随着一艘艘飞船翩翩升空,而愈燃愈烈。
发射前曾遭遇重大意外
“那天是20世纪最黑暗的一天。”时任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说。
“基地的人压力很大,很多人吃不下睡不着,有些女同志都哭了,平时磕碰一下都不成,现在撞成这样,马上就要发射,真是心都凉了。”
2000年12月31日,20世纪的最后一天,一个几乎是灾难性的打击突然降临到“神舟二号”飞船身上。
由于基地发射站的一个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发射平台意外启动,已经处于垂直对接状态重达40多吨的火箭与十一层平台相撞在一起!
现场人员都惊呆了,经过一番检测,火箭一共被碰伤18处,而此时,距原定发射日期仅有4天。
原定于2001年1月5日的发射被迫取消。
三垂英姿(神舟二号)。 王琦摄影
那么,火箭的状态到底怎么样?还能不能发射?飞船有没有受伤?指挥部迅速召集有关专家,专家从全国各地连夜赶往发射场,对火箭进行实地探伤。
连续两天的细致检测与分析,13位权威专家一致认为:碰撞产生的力量小于火箭的设计承受力量,撞击距离火箭关键气路就差几毫米,而这个数值恰好还在安全范围内,经过紧张的准备,火箭等待进入发射。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运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飞行期间,“神舟二号”飞船各种试验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采集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数据,还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多领域的科学实验,为后续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航天人走过的荆棘之路
中国航天人为梦想迸发出来的能量是惊人的。仅仅用了7年时间,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就已经矗立在酒泉发射场,而6年后,中国已经成了世界第三个拥有将多名航天员送上天空能力的国家。
但是,神速经历过美国和前苏联几十年“无人飞船—单人飞船—多人飞船”的发展历程,中国航天人走过的,是一条充满艰辛、与天地争斗的荆棘之路。不顺,曾经几乎成了“神舟”飞船发射前的“惯例”。
1999年10月,“神舟一号”预定发射日前一个月,因为在合拢火箭大底时压断了一根信号线,飞船被紧急“开膛破肚”检修,发射推迟10天。却未曾想,指挥部刚刚确定的新发射日,又遭遇狮子座“流星雨”,被迫再次推迟两天。直到11月20日凌晨6时30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迎来了第一次飞行实验。
“神舟二号”飞船发射前4天,由于操作失误,火箭与活动发射平台相撞,火箭一共被碰伤了18处,原定发射日期被推迟。
经历过“神舟二号”的惊心动魄,当“神舟三号”遭遇部件故障、“神舟四号”遭遇超低温天气时,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的应对从容了许多:“神舟三号”推迟了三个月发射;“神舟四号”穿上了包括200条棉被在内的“防寒服”。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神舟三号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新华社记者 李刚摄
神舟四号。 中国军网 王琦 摄
但是在2003年10月15日成功发射之前,“神舟五号”遭遇到的困难,还是超乎了指挥部的想象。在“神舟五号”进场前最后一轮地面试验时,工作人员突然发现,返回舱座椅缓冲装置不能完全满足安全设计要求。为了确保航天员的绝对安全,工程总指挥决定研制改进型座椅缓冲装置,“神舟五号”启程计划暂缓。研制试验工作者们夜以继日连续奋战,仅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圆满完成了正常需要半年时间的任务。一场惊险变成了惊喜……
不管前路多么艰辛,为实现飞天梦想,中华,这个充满蓬勃生机的民族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问天之旅中,不是在走,而是在加速奔跑。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