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改革,荡起盐湖万顷波
开栏的话
1978年至2018年,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踏着改革开放的激越鼓点,青海各族人民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今起,本报推出“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专题报道,以记者的亲历、亲见、亲闻,充分展示青海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用精彩的改革开放故事、亲历变迁故事、团结奋进故事,激励全省干部群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为在新的起点上奋力谱写中国梦青海篇章而努力奋斗。敬请关注。
六十一甲子。今年8月21日,收获时节的察尔汗盐湖之畔,数千人会聚于此,以身边一碧万顷的盐湖为证,回味青海盐湖工业走过的六十载峥嵘岁月。
对于青海盐湖工业而言,这的确是一个收获沉甸甸果实的季节。在依靠盐湖优势资源,盐湖工业取得世人瞩目的迅猛发展的同时,盐湖人最大的收获,是靠改革开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取得的突破,是靠改革开放实现跨越发展的成功经验。
金秋,察尔汗盐湖天高云淡。岸边盐花晶莹多姿,采盐作业船在清澈无垠的盐湖缓缓游移,一拨拨游人悠然往来其间,亲睹镶嵌在八百里瀚海戈壁之上,融合现代工业和自然造化为一体的湖光水色……
察尔汗,在蒙古族语言里意为“盐泽”,自然的厚馈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整个青海带来了福泽。凭借得天独厚的盐湖资源,我省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借助这一“近水楼台”,开始筑起盐化工业的发展阶梯,并在其后的岁月更序中奠定了“共和国钾肥长子”的地位。
在改革和抉择中突进。立于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上的青海盐湖工业,已然形成钾盐、钠盐、镁盐、锂盐、氯碱五大产业集群。而跻身其中的金属镁项目,也已成为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验区之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核心项目。
依靠改革,盐湖工业释疑解惑,书写出了“盐湖答卷”;依然要依靠改革,盐湖产业才得以在永续发展的和声里,焕发万千气象。
千年盐湖,在注入改革的新发展理念中,“盐树”枝繁叶茂,焕发时代光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盐湖资源开发利用逐步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由单一向综合转变。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由此托起了一座世界级绿色盐湖化工基地的崛起。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推进“一优两高”在盐湖产业中生发新发展理念……为我省盐湖工业明晰了在改革中前行的路径。
改革,让盐湖工业发展的新理念通过顶层设计挥洒出“神来之笔”。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编制出台了《盐湖股份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盐湖股份公司盐湖资源开发中长期战略研究》,明确了“百年盐湖,生态镁锂钾园”发展战略和“走出钾、抓住镁、发展锂、整合碱、优化氯”战略布局。规划出10万吨锂、100万吨镁、500万吨级熔盐、1000万吨钾项目,努力向建设世界级镁工业基地、中国锂新能源材料基地、中国最大钾工业基地、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发展的光镁循环经济园区和生态式循环经济区迈进。
在改革浪潮拍岸的宏观背景下,盐湖股份公司以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盐湖产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从增速奔向提质,产生出示范效应。
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其钾、钠、镁、锂的储量均居国内之首。
1958年,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青海省察尔汗钾肥厂建成投产。经过60年的发展,这里的钾肥产量已然占到国内总产量的85%以上,为我国的钾肥自给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长期形成的单一的钾肥生产,对盐湖资源中丰富的共生资源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改革的理念为盐湖工业筑起了新的发展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盐湖工业相继投资600多亿元实施了盐湖循环经济项目,初步形成钾盐、镁盐、锂盐、钠盐、氯碱五大产业群,打造出“与光伏光热风电新能源融合发展、与天然气、煤炭化工耦合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
早期,卤水仅用来提钾。而在今天,卤水通过太阳能分级蒸发,第一级析出氯化钠,用于制取碱化工系列产品;第二级形成含钾光卤石,用于生产钾系列产品;第三级蒸发形成水氯镁石,成为金属镁、镁阻燃剂和镁建材的主要原料;第四级蒸发出碳酸锂、金属锂等锂电池材料的生产原料,而最后形成的尾卤通过固体钾矿溶解转化工艺又回到了盐田。每一个循环往复的环节,都有着改革的理念融汇其中。
2016年12月31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核心项目——金属镁一体化项目,产出了第一块卤水镁锭。技术人员介绍说,过去生产钾肥排出的废液老卤中含有大量氯化镁,量越来越大,形成了一个人工湖,堪称湖区的“镁害”。金属镁项目正是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从老卤中提取镁,变废为宝。未来5年至10年,这里有望形成年产100万吨金属镁的产业规模,由此奔向世界镁工业基地。
借改革和创新之力,以金属镁一体化项目为核心的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实施后,曾经的“镁害”变为现实“镁梦”。资源在循环利用中,钾资源利用率由以前的27%提升到今天的74%。就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盐湖后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内,盐湖人以习总书记的深情嘱托,作为自己谋改革、求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以盐湖镁业全面完成试车为标志,实现了期盼已久的金属镁装置试车生产重大突破,生产出以盐湖尾矿为原材料的优质金属镁锭,填补了国内镁工业的空白。
改革,衍生出新希望。
在盐湖工业股份公司的金属镁工业园,14套先进的金属镁工艺流程装置有序布局,蔚为壮观。工艺流程严格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金属镁电解产生的氯气,直接被PVC项目消化;PVC项目产生的电石渣、石灰石和钾肥生产基地尾矿中的氯化钠,被结合起来生产纯碱。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控制技术,对排放的废气污染物采用了回收利用、洗涤吸收、高效除尘器等措施,大幅降低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生产废水经污水处理后再经回用水装置处理后,绝大部分实现了综合利用。
“镁梦成真”验证改革成效,改革之手为金属镁接生后,让盐湖产业又添“新丁”。
“改革出活力、生动力,正是因为不断把改革在企业发展中引向深入,贯彻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企业才得以立于潮头,领跑行业。”青海盐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兴富对改革效应,有着更深体会和感悟。
改变走向,以改革的新思路下好“定盘棋”,棋局峰回路转,融入国家战略
“盐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资源。要制定正确的资源战略,加强顶层设计,搞好开发利用。”盐湖人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转化成为不断改革和创新的生动实践,围绕“走出钾、抓住镁、发展锂、整合碱、优化氯”的战略布置,在依靠自主创新和科技支撑的基础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书写出盐湖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位于“生态镁锂钾园区”里的金属镁厂,是目前盐湖产业循环发展的核心区域。从厂区外围的管道输入来自钾肥生产“吞吐”后的废料,在循环往复中,再经过这里的金属镁厂的溶拌、脱水、电解、铸造等数道工艺工序的“细嚼慢咽”,作为新能源产业重要材料的金属镁,便在这里诞生出来。
“从生产氯化钾的废液中提取加工成金属镁,整个系统生产设备也因使用天然气和日光电能,不仅压缩了生产成本,而且减轻了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实现了发展与保护的统一。”盐湖集团金属镁厂厂长党国元如是说。
改革,让“镁”梦延伸;创新为“镁”梦添翼。
金属镁一体化项目捷报频传。2016年9月28日电石法PVC装置第一袋PVC产品下线,全线工艺流程打通,首批产品即达到优级品;10月1日甲醇装置全系统工艺流程打通,在业内创造了时间最短、负荷提升最快等多项试车佳绩;12月31日盐湖第一块卤水镁锭下线;2017年4月28日30万吨乙烯法PVC装置一次性试车成功产出合格产品,标志着电石法+乙烯法工艺嫁接的全球首套联合法PVC装置工艺路线全部贯通,获得70000件车用镁合金转向柱支架订单。
改革,使盐湖产业有“锂”走遍天下。
利用蒸发装置实行投料生产,2016年企业实现扭亏为盈。1万吨碳酸锂填平补齐工程开工建设,启动3万吨碳酸锂项目,产品产量实现翻番,产品质量由工业级达到电池级。加速锂产业技术创新实践,取得了纳滤除镁技术、新型吸附剂制备技术、萃取法制备高纯氯化锂技术完成中试。推动光伏光热新能源、碳酸锂提取浓缩和氢氧化锂技术开发等合作项目的快速落地及加快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投资成立盐湖比亚迪公司,实现强强联合。建成投运太阳能集热BOT工程,为吸附提锂区生产所需热水提供保障,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清洁能源稳定保障。
改革,为钾产业和氯碱产业筑起全新发展路径。
钾肥生产装置建立冬季不停产新机制,通过挖潜扩能改造,稳定了500万吨年产量。成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全国唯一获批的钾肥生产项目、全省唯一一家试点示范单位,实现了我省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零的突破。创新利用硝酸钾装置生产出熔盐级硝酸钠产品,产能达到40万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完成国外首批订单,为与国际市场接轨夯实了基础。
氯碱产业通过推进化工、利用现有装置开发了优质碳酸钾、SG-7型树脂、锌腐酸尿素等新产品,发展的步伐走向高端化。
在改革中敞开的胸怀,成就走向世界“镁”梦。
继2017年1月金属镁一体化项目核心装置、年产10万吨金属镁装置试车取得突破进展,金属镁脱水装置成功产出无水氯化镁,工艺全线打通,金属镁试车实现重大突破之后,2018年4月18日,青海海镁特镁业有限公司在察尔汗盐湖金属镁一体化项目——镁合金铸造车间,在盐湖之畔扎下阵脚。这个由海镁特集团和青海盐湖股份公司强强联手打造的项目,充分利用海西当地85%的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资源,为低碳镁合金制造设定了一个全新国际标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盐湖产业发展中化为生动实践。
置身察尔汗盐湖之畔,盐田如镜、水天一色。目前,盐湖已经建成两百多平方公里的盐田和百里生态水景线,既利用风光资源晒矿,又增加了湿地面积,察尔汗盐湖逐步成为有水、长草、有鱼、有鸟的生态大盐湖,“生态镁锂钾园”已见雏形。
“镁锂钾园”,因为厚植改革发展的土壤,衍生无限生机,显化发展潜力
改革的劲风吹皱盐湖万顷春水;创新的桅杆直挂谋求跨越的云帆。
盐湖人铭记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盐湖时的深情嘱托,“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务必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区内相关产业流程、技术、工艺创新,努力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让盐湖这一宝贵资源永续造福人民。”
盐湖人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作为推进改革的根本遵循,作为创新的巨大动力,作为谋求跨越的行动纲领,而今,已经收获了播撒希望的种籽。
从青海盐湖镁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金属镁厂源源产出的金属镁锭,作为21世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绿色新能源新型材料,正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子工业、医疗领域、军事工业等不同行业领域。“在保护中实现更好发展”,通过创新已然释放出良好效能。
从“镁害”到“镁利”的跨越性突破,显化出改革创新在转动发展轮盘中充满定力的抉择、笃行的勇毅。
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保障盐湖资源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主导思想下,盐湖产业调整战略“三步曲”应运而生:实施“降成本、去杠杆、去非主业、强管理、强创新”,打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系列组合拳,企业“强壮”起来;实施“走出钾、抓住镁、发展锂、整合碱、优化氯”的新发展布局,推动“十三五”规划全盘落地,企业借风扬帆好起来;全面启动绿色发展的“镁锂钾园”建设,使企业在瞩目高端、放眼寰宇中“飞起来”。
为促进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推动盐湖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海西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盐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了盐湖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海西州盐湖管理局主要负责人介绍,海西州盐湖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盐湖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氯化钾产能突破1000万吨,金属镁产能达到40万吨,碳酸锂产能达到20万吨,氯化锂产能达到3万吨;发展支撑进一步夯实,相关技术得到突破,盐湖资源开发逐步由原料开采和初级产品加工向下游延伸;以盐湖资源开发为先导,结构合理、优势突出、集约利用、链条完整的盐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盐湖产业在海西乃至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成为工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
为实现这一目标,海西州提出了以改革为引领,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循环理念,坚持市场主导,坚持融合协调的原则。将大力推进盐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下游延伸,逐步形成属地化的、完整的、相互配套的、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培育盐湖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产业基地和我国重要的资源型循环经济示范区。
与此同时,海西州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将盐湖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影响降至最低;从工艺源头上运用环保理念,在全行业倡导绿色生产工艺;实施动态管理,加大对违法排放污染物、违规处置危险废物的打击力度;依托当地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引导和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
“镁钾锂等原料直接从卤水中循环提取,对生态环境不带来任何毁坏,而且生产环节充分利用区域太阳能、风能资源,盐湖产业的循环经济完成的是一个绿色生态环保的动态循环。”青海盐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谢康民说出了盐湖发展的核心要义。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盐湖人依然跋涉在改革中前行的路上。
【采访感言】
每一次走进青海盐湖工业的浩瀚区域采访,总感到脚下的这块土地蕴含无尽的生机与活力。走过60载春秋的青海盐湖工业,之所以能在沐雨栉风中生命长青、枝繁叶茂,源于改革的泉头活水经久不息的浇灌。
改革是强大的动力,是永恒的主题。在改革的路上,是观望彷徨,还是只争朝夕;是大而化之,还是精准对焦,不仅是衡量主动作为的重要标准,也是评判改革发展的重要标尺。改革越深入、越艰难,越需要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品格,越需要满腔热情的投身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拥护改革、推动改革的磅礴力量。一场场改革攻坚战,既需要一鼓作气地豪迈,也需要咬定青山的坚韧;既需要奋发有力的激情,也需要革故鼎新的笃行勇毅。
盐湖工业在改革中踏出的前行之路,向我们昭示,勇于改革、主动作为,是成事之要、兴业之本。在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更要永立改革的潮头,敢于搏击风浪、敢于执楫奋进,在推动改革走向纵深的关键时期,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荣光,奋力划向历史新时期的绚丽彼岸。(刘法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