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年内启动建设19处城市森林
目前核心区已建成开放4处 今后全市各区都将有城市森林
本报讯(记者王斌)今年,全市每个区都要启动建设1处充满自然野趣的城市森林型绿地公园,面积至少在1万平方米以上。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已在东城区和西城区建成开放4处城市森林公园,包括新中街城市森林、广阳谷城市森林、西革新里城市森林和常乐坊城市森林,市民不出二环就能走进森林。年底前,全市还将启动19处城市森林建设项目。
从繁华喧闹的菜市口地铁站走出,市民便可以一头扎进一片树影婆娑、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这就是有5个足球场大小的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在这里,市民看不到成行成列、整齐划一的树林,也没有硬邦邦的水泥马路,映入眼帘的是高低错落、充满野趣的森林群落,脚下则是沙沙作响的碎石小径。
据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像这样以近自然的森林为特色的城市森林公园,全市已建成开放4处,分布在东城区和西城区,市民不出二环就能走进森林。“利用核心区有限的土地打造城市森林景观,有利于增加城市绿量,为市民提供真正亲近森林、感受自然野趣的场所。”上述负责人介绍说,以往,城市植物景观更注重绿化、美化作用,而城市森林则以近自然的森林景观为主,在建设过程中,更多使用乡土树种,模仿自然生长状态,使城市森林充满自然野趣。
今年起,本市全面启动城市森林建设,全市每个区都要启动建设1处城市森林型绿地公园,面积至少在1万平方米以上。除了已建成开放的4处城市森林以外,年底前,全市还将启动19处城市森林建设项目。
据介绍,作为城市绿地的升级版,“城市森林”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消减噪声、减少污染等方面的功效突出,是增强城市“绿肺”功能、开展生态修复的重要途径。同时,能实现对建设闲散用地的高效利用,有助于治理街区环境,破除城市乱象,促进城市修补。
“城市森林”还可提高城市观赏性,它区别于一般强调美化城市的植物景观,运用混交林、异龄林、复层林三种方式,并多选用乡土树种及彩叶树种,模仿北京自然森林群落结构,弥补绿化形式单一、特色不鲜明的问题,打造城市绿色名片,提升城市形象。
揭秘
建设城市森林有哪些讲究?
城市森林最大的特点就是“近自然”。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一方面表现为外貌的“近自然”,要通过植物选择、配置方式等,以近自然的手法营造森林景观;另一方面表现为功能的“近自然”,营造具有森林功能的绿地和植物景观,同时要注重选择具有食源、栖息地功能的植物。
在已建成开放的城市森林中,栽种的乔灌木均以乡土植物为主。比如,广阳谷城市森林主要栽植的树种包括油松、红皮云杉、丛生元宝枫、小叶椴、灯台树、车梁木、栾树、丝棉木、大叶白蜡、蒲公英、紫花地丁等79种乔灌木,栽种数量接近3800株。其中,乡土树种占80%以上,同时增加部分新优彩叶树种,丰富植物色彩。
城市森林还发挥着生态功能的作用,为鸟兽提供更丰富的栖息环境。在城市森林的树种选择上,注意增加蜜源植物、鸟嗜植物,吸引其前来筑巢栖息。同时,针对城市森林的土壤,引入蚯蚓等土壤动物,进行土壤改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良好条件。从而构建出动物、植物、微生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近自然的生态环境及功能,在建设城市森林的过程中还引入了“海绵城市”等科学理念。专门设计集雨绿地,用于收集雨水,为小型动物提供水源,并为喜湿植物提供生长环境。同时,减少硬化路面,公园道路基本上都采用了环保透水铺装。此外,实施“黑土计划”,通过改换黑土的方式改善土壤质量。在后期养护过程中,坚持让植物落叶回归土壤,尽可能提高植物群落的自我演替能力和绿地的自我修复。
文/本报记者王斌
探访
广阳谷城市森林:北京乡土植物超过八成
广阳谷城市森林地处菜市口地铁站西北角,去年9月正式对市民开放。与普通的绿地不同,这里构建了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
“眼前这棵泡桐得有三四十年了,从年轻的时候就一直长在这里。”年过七旬的老居民魏大爷回忆说,菜市口西北角这片区域从2003年左右就一直是拆迁闲置地,十几年来都用厚厚的白围墙挡着,直到去年,这里变成了广阳谷城市森林,现如今成了附近居民遛弯休闲的好去处。“以前我们都是去陶然亭公园,骑自行车还得十几分钟,现在一出家门就是森林,方便多了。”
据西城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菜市口地区原为“推出午门外斩首”的刑场,又是秦朝“广阳郡”的位置,结合目前连绵起伏的绿谷森林的景观特点,将绿地命名为“广阳谷”。这片“城市森林”共种植了79种树、32种草,有一株从前三门地区因占地而移植过来的百年银杏,还有一些浆果类、蜜源类植物种植在森林深处,可以为小型哺乳动物、鸟类和昆虫提供果实和巢穴。
常乐坊城市森林:铺设新型透水环保材料
市民从北门进,还在西城;从南门走出去,人已到丰台。开放面积只有6000平方米的常乐坊城市森林,成为连接西城和丰台两区的绿色走廊,已于今年7月建成开放。预计公园北侧地块可于年内竣工,届时,整个常乐坊森林公园面积将超过2万平方米。由于是拆违还绿、见缝插绿,常乐坊森林公园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位于红莲南路南侧,也就是目前已经开放的“蔺圃园”;另一部分位于马连道路和茶马街交叉口东北角,将于年底开放。
因园内广种老北京乡土植物——马蔺草,常乐坊森林公园也称“蔺圃园”,公园呈楔形,面积不大,但南北狭长。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园内种植的植物丰富多彩,高低错落。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用褐色树皮铺就的主路,看似是树皮,踩上去却不是那么“暄腾”,有点像塑胶跑道。原来,这叫“弗维木”,是一种由园林树木修剪的树枝经过打碎压制而成的新型环保材料,无毒无味、耐酸碱、更透水。它硬度适中,相比石子路、透水砖,不仅更加环保,更利于孩子们奔跑和老人轮椅车行驶。
西革新里城市森林:打造“雨水花园”系统
西革新里城市森林位于东城区西革新里小区北侧,紧挨着京津冀城际铁路,于去年10月下旬建成开放。
这座面积接近1.9万平方米的城市森林公园,地形为狭长带状,据附近居民介绍,以前这里是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地,从去年3月开始对其重新建设。公园内,各种乔木、灌木随处可见,这里已经成为小区居民日常休闲的场所。据东城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革新里城市森林公园的最大特点是应用了海绵城市技术,打造雨水花园系统。“一方面,北京市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并不丰富;另一方面,公园三面围合,地势东高西低,高差在半米到一米之间。结合这两个因素,公园以浅沟、旱溪的方式进行设计,在公园西侧设置了一片下沉式湿地,将地块内的雨水截留利用,减少对南侧小区雨水系统的排放压力,并将雨水最终导入西侧的雨水花园系统。湿地中还种植了鸢尾、千屈菜等耐水植物。该雨水花园系统可有效吸纳公园内约80%的雨水地表径流,充分发挥自然渗透、积存、净化作用。”
新中街城市森林:让人仿佛走进童话世界
今年7月下旬,东城区新中街城市森林公园建成开园。公园位于工人体育馆西北侧,总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让核心城区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自然的感觉。
2008年以前,公园原址上还是一片平房,借助全市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的契机,东城区对简易绿地进行提升,建成一座城市森林公园。根据原有植被情况,划分密林区、疏林区、科普宣传区等区域。在场地四周,以地形与高大乔木围合形成密林区;中部以原有的两株大规格杨树为主景形成疏林区,提供林下休闲活动场地;西部结合百年古树国槐建成科普展示区。
值得一提的是,公园根据不同昆虫的生活习性,利用木材、竹筒、气孔砖、瓦片等废弃材料,搭建了三处“昆虫旅馆”,为多种昆虫提供居住和越冬场所。“昆虫旅馆”附近种植了柿树、山楂、海棠等食源植物和紫丁香、松果菊、紫菀等蜜源植物,招引鸟类和蝴蝶、蜜蜂等昆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环境。
本版文/本报记者王斌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郝羿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