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绿色迈进更广的荒漠——阿克苏地区荒漠绿化报道(四)
都市消费晨报讯(记者 佟向东 王新红 王玉召)从1986年至今,阿克苏地区从风沙遍地的柯柯牙开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决策、敢于担当,不仅将贫瘠之地变成“大果盘”,更让绿洲面积不断扩大,遏制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蔓延的势头,展现出一片树木葱茏、生态宜居、经济繁荣的景象。
9月22日,阿克苏市多浪河二期景观带,景色优美。多浪河景观工程规划全长7.6公里,共分为三期建设,打造成集文化、旅游观光、运动休闲于一体独具特色、西北一流的文化带、景观带和服务型经济带。 记者 李瑞 摄
阿克苏地区30多年持之以恒打造生态治理先行区,成为全国荒漠绿化典范,成为新疆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传承精神 实施更大规模生态治理工程
从32年前的第一次柯柯牙绿化工程大会战开始,阿克苏地委、行署以柯柯牙为起点,先后组织近390万人次,进行54次造林绿化大会战,先后4期植树造林115.3万亩,筑起了一条集生态林、经济林、观赏林于一体的防风治沙“绿色长城”。
“搞一个生态系统工程,用宽幅林带把阿克苏市区包围起来。”这是1986年时任阿克苏地委书记颉富平的最初梦想。这个梦想早已成为现实,甚至远远超出了预期。
9月23日晚,中秋节前之夜,一场名为“天山月·塔河浪·大漠情——绿水青山阿克苏之赞”的中秋茶话会在离阿克苏市不远的名为“和园”的果园举行。和园在十几年前还是一片戈壁荒滩。
对绿色有着特殊情感的阿克苏人,在这一天从五湖四海将柯柯牙绿化工程的参与者、见证者邀请过来,同话绿水青山,共度传统佳节。
“我今天回到这里,看了很多地方,很是震撼。阿克苏干部群众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超越了前面二十多年植树造林的面积。”当初决策推动实施柯柯牙工程、现年84岁高龄的颉富平感慨不已。
如今,柯柯牙已成为阿克苏地区“生态立区”的星星之火,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区域形成荒漠绿化燎原之势。
2015年,为了传承柯柯牙精神,阿克苏地区相继启动阿克苏河和渭干河“两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打造“生态环保、宜居宜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经过32年接力,到窦万贵这届地委领导班子时,阿克苏大地上那些需要进一步绿化的沙漠、荒滩、戈壁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只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才能进一步改善全地区的生态状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阿克苏地委书记窦万贵说,“这些都让我们在面对更加困难的地质条件时,敢于带领阿克苏人民向荒漠挺进,并且有信心取得更好的治理成果。”
“两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成为阿克苏地区史上最大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造福工程。截至2017年年底,“两河”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面积已达168万亩,完成规划总面积的72%。
在当地最严格的环保措施下,荒漠披绿,天色更蓝。2017年,阿克苏全年空气优良天数159天,优良率达43.7%,与2016年相比上升11.2个百分点。
今年3月31日,阿克苏地区史上第四个百万亩荒漠绿化工程——空台里克荒漠绿化工程战役正式打响,计划用时3年在阿克苏市东南部植树造林104.71万亩。
空台里克,正在继续传承柯柯牙的奇迹,续写新时代的绿色华章。
恢复生态 “两山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随着生态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已在阿克苏人的心里深深扎下了根。
如今,阿克苏地区林地总面积达1423万亩,国土森林覆盖率从1985年的3.35%提高到目前的6.8%,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5.46%。沙尘天气明显减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继1996年柯柯牙绿化工程被联合国授予“全球500佳境”的称号后,阿克苏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绿化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并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一份耕耘一份喜悦。“经过几十年坚持,柯柯牙绿化工程最终选择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路径。”阿克苏地区林业局党委书记夏宏伟说,从柯柯牙开始不断向外延伸的一个个果园,在绿化治沙的同时,已成为阿克苏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幸福果”,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承包户到阿克苏创业。
有了绿化工程防护林打下的基础,阿克苏开始用政策杠杆,将土地承包出去,实行“谁建设,谁管护”“谁投资,谁受益”的生态建设鼓励措施,各类社会资本滚滚而来,带来了大量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和新的营销方式,乃至新经济模式。
“在绿化的同时,我们镇从2006年开始发展林果业,现有林果面积15.3万亩,平均每亩地产出1.6万元左右。2017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达25743元,其中92%来自林果业。”柯柯牙镇镇长艾散·阿卜杜热合曼介绍。当地农民尝到了良好生态的甜头,一个个喜笑颜开。
在阿克苏河上游的阴干山脚下,曾在阿克苏从事多年养殖业的重庆人杨炳全,改行当起了果农。3000亩红富士苹果,承载着他种养结合、发展采摘观光休闲农业以及高端林果业的希望。
站在阿克苏西大桥上,阿克苏市阿克苏河生态工程项目建设执行办公室副主任黄胜麟感慨万千,两年多的生态治理,终于让阿克苏河恢复了青春容颜。
生态环境的改变,让鱼塘承包商高万辉成为生态治理工程的首批受益者。“污染没了,游客来了,鱼塘垂钓的收益越来越好了!”高万辉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书记的这句话说得太好了,今天的阿克苏人就没有不知道这句话的。”
今年“十一”长假,处于柯柯牙生态工程核心区的柯柯牙生态园,天天都是游客爆满。“阿克苏荒漠绿化带来的绿色,给所有阿克苏人带来了好日子。”生态园负责人吕鹏安说。
“荒漠绿化,改变了阿克苏地区人民的生存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夏宏伟说。
从黄风沙、灰天空到绿屏障、红苹果,昭示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阿克苏实践”的真谛。
增添绿色 使之成为各族人民的“生命色”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以柯柯牙为代表的阿克苏荒漠绿化工程迎来了崭新的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对绿色饱含深情的阿克苏是如此,始终视绿色为生命的新疆其他地方也同样如此。
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绿色不仅是维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色”,也是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保护色”。
近年来,依托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新疆各族人民开展了持续的、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作,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天山南北一道道绿色屏障,默默地守卫着人们的共同家园。
每年3月初至4月底,全疆各地都要举行大规模植树造林。不少地方还在11月初大力实施无灌溉植树造林。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一棵棵小树苗茁壮成长,为天山南北平添了一抹抹新绿。
来自自治区林业厅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今年全疆各地完成春季造林17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62万亩、封育13万亩,预计全年可完成植树造林任务250万亩。
在麦盖提县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交会处,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正迎风摇曳。这是当地生态环境逐渐转好的关键。这道“绿色长城”宛若一条碧龙,阻挡着沙漠向前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造“绿”是重中之重。今年,新疆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以交通干道沿线、环城绿化带、重要水源地和乡村绿化美化、庭院美化等为重点,见缝插针增绿,不断提升城乡生态宜居水平。同时,遍布南北疆的多个湿地公园如散落满地的珍珠,在滋润着时刻保护生态和默默付出的各族人民,也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佳方式迎接国内外来客,品鉴新疆独特的自然与风情。
眼下,一首首正在奏响的绿色交响曲,以新时代的最强音,响彻在中国西北的天际,从新疆的盆地、戈壁和沙漠的上空,飘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