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整形变"危整形" 如何遏制医疗美容市场乱象

日期:10-13
医疗美容美容游志雄

原标题:微整形变"危整形" 如何遏制医疗美容市场乱象

谭庆德

张云

游志雄

“危整形”新华社发翟桂溪作

门诊问题:

怎样让医疗美容行业“美”起来

门诊专家:

青岛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谭庆德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云

北京逸峰律师事务所律师游志雄

专家观点:

◇医疗美容属于“诊疗活动”的范畴,相较运用护肤品进行洁肤、保养等非侵入性的生活美容,其对准入门槛、审核标准、执业范围、人员及机构资质等都有着更高更严格的规定。

◇医疗美容除了可能违反行政法律法规,涉及民事侵权外,还可能会涉及刑事犯罪。

◇应对医疗美容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资质和医疗美容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进行有效监管,严厉打击医疗美容非法培训机构和非法从业人员。

据2018年9月17日《南昌晚报》报道,徐女士今年3月在某美容医院做整形手术,结果术后经过半年的恢复,脸部出现了多处异常,鼻翼高度不平,至今脸部红肿疼痛。对此,院方称,整形手术达到了手术要求,若需要退款,徐女士需要通过法律途径。对此,徐女士懊恼不已。“早知道手术后是这样的结果,我肯定不会做这个手术的,感觉被骗了。”另据9月6日《现代金报》报道,被美容院介绍的美容针扎下1分钟后,宁波31岁的徐女士左眼失明了。还有媒体报道,有女士到美容院做玻尿酸“微整形”术,针打下去没一会儿,便出现恶心、呕吐、畏寒等症状。在现如今这个“看脸”的社会,接受医疗美容的人愈来愈多,医疗美容行业也愈来愈火爆。7月26日《经济日报》报道,2015年医疗美容市场达870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464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0%。但是,医疗美容行业也存在过度营销、违规操作、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弊端,产生了损害消费者权益、欠缺行业信任等问题。那么,当今医疗美容行业存在哪些乱象?涉及何种法律风险?如何防范?记者采访了青岛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谭庆德和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云、北京逸峰律师事务所律师游志雄。

什么是医疗美容

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据游志雄介绍,医疗美容自古有之,众所周知的是古埃及比较发达的整形外科手术;在中国,因为存在肉刑,为遭受了黥刑、割鼻等肉刑的人提供整容早已有之。如今,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美容伴随人类的爱美之心已成为普通大众的消费品。

张云表示,从法律上看,医疗美容属于“诊疗活动”的范畴,相较运用护肤品进行洁肤、保养等非侵入性的生活美容,其对准入门槛、审核标准、执业范围、人员及机构资质等都有着更高更严格的规定。根据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因医疗美容引起的纠纷属于医疗损害责任的范围。

医疗美容行业有何乱象

目前,因医疗美容被“毁容”的案例越来越多。张云认为,现阶段医疗美容行业存在以下乱象:

第一,从业人员及相关机构缺乏相应的资质。医药产品毕竟与普通消费品不同,采用不当的方式、使用不适的药物都会造成人体伤害,卫生部2002年颁布了《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医疗美容机构及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在相关部门核准的范围内从事医疗美容活动。根据卫生部《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的规定,按照手术难度和复杂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医疗意外和风险大小,可以将美容外科项目分为四级。美容医疗机构开展每一级项目均需审核。《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及《美容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试行)》等对医疗美容机构设置、登记、执业人员资格、美容科室及门诊部应具备的条件等都有着明确具体规定。与社会对医疗美容行业越来越旺盛的需求相比,拥有资质的整形医师及美容医疗机构严重紧缺,这让一些不良商家发现了商机,创办各种非法培训班。报名者只需交纳报名费并通过参加几天的速成培训就能够上手术台为医疗美容消费者打针甚至动刀。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分会常务副会长田永成曾对媒体表示,合格的整容医师必须要取得执业医师证明,考取下来平均需要十年的时间,其中要经过正规大学的系统学习和多年的实习;考取执业医师证后还要经过至少两年的积累才能够独立操作医疗美容项目。而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很少开设医疗美容专业。很多医疗美容纠纷产生的关键原因,是消费者选择了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盲目相信那些所谓的“专家”。

第二,不少医疗美容机构存在虚假宣传。为了吸引更多的医疗美容消费者选择自己的机构进行整容,不少无良商家大作虚假宣传,更有甚者不经当事人同意就使用其肖像进行宣传,侵犯了当事人的肖像权。

第三,美容产品来源及质量难以保证,行业存在暴利。很多消费者自以为通过朋友介绍、朋友圈转发等方式获得了整容折扣,实际上医疗美容行业的暴利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产生,如消费者所打的“玻尿酸”“肉毒素”等质量均难以得到保证。

第四,造成人身损害等严重后果,消费者维权困难。钱花了,罪受了,“美容”最终变“毁容”,这是消费者最不愿看到的结果。然而,由于不少消费者进行整容登记时因害怕侵犯隐私而未填写自己的真实信息,导致在诉讼时医疗美容机构对此提出抗辩而自己又无法证明自己与医疗美容机构存在事实上的医患关系,最终导致不利后果。此外,不少医疗美容机构已不开具相关发票,而且在诉讼中,消费者要证明医疗美容机构存有过错也有难度。上述情况,使得消费者维权之路困难重重。

医疗美容涉及哪些法律风险

谭庆德表示,从医疗美容乱象可知,医疗美容可能涉及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等法律风险。

在行政责任方面,一些美容机构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在没有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的情况下,擅自开展脱毛、洗纹身、注射美容、穴位埋线等医疗美容活动;或者虽然有医疗美容的营业资质却超范围经营,如擅自超出核准诊疗范围开展中医诊疗活动等。

关于民事责任,一方面,由于医疗美容市场的快速扩张,而其从业规模及业务质量却无法满足行业的发展,使得医疗美容机构为了跟上消费市场,降低门槛,导致没有相关资格证或许可证的医疗美容机构进入市场,如明明没有相关资格证,却敢在消费者脸上进行注射甚至手术,造成消费者花费大量金钱还被“毁容”,导致涉及人身、财产的民事法律纠纷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因为动辄上万甚至几十万元的美容费用,也并非爱美即可承受,于是资本市场闻风而动,纷纷涌入,如许多小贷公司为客户提供分期贷款,但是,这些公司在为更多消费者实现“美梦”的同时,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金融纠纷,甚至引发社会问题。

张云表示,相关医疗美容机构除了可能违反行政法律法规和涉及民事侵权外,还可能会涉嫌刑事犯罪:

一是非法行医罪。根据刑法第336条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不具备执业医生资格的人为消费者实施医疗美容手术,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会触犯此罪。

二是医疗事故罪。根据刑法第335条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已取得执业医生资格的医疗美容机构从业人员,严重不负责造成重大损害后果的,可能会触及此罪。

三是生产销售假药罪。根据刑法第141条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条所称假药,是指依照药品管理法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由此可知,那些没通过注册审核的进口医疗美容产品,哪怕质量合格也属于假药。目前新闻报道中一些黑心商家通过非法渠道生产销售不能保证质量的医疗美容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也会涉及此罪。

如何解决医疗美容乱象

解决医疗美容乱象,仅靠政府单方监管是不够的,张云认为,需要多方发力,共同参与解决医疗美容行业乱象。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行政监管,对医疗美容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资质和医疗美容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进行有效监管,严厉打击医疗美容非法培训机构和非法从业人员。

其次,司法部门也应当承担起普法责任,对医疗美容机构从业人员要加强法治教育,对消费者要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其法治意识。对于医疗美容机构,要让其认识到违法违规的法律后果,这可以通过案例警示等方式,提醒医疗美容机构要遵法守法,在取得相关资质的情况下合法经营。对于消费者,通过普及法律知识,提示其对诊疗记录、发票等及时完整地索要并保存相关证据。张云表示,因医疗美容导致的损害纠纷主要表现为医疗美容机构的诊疗行为给患者造成了人身损害、精神损害。受害人除了可以要求医疗美容机构赔礼道歉外,还可以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但其中最关键的是受害方需举证证明医疗美容机构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且该过错与受害方的人身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这些证明往往需要申请医学会、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医疗损害鉴定,法院的裁判往往以鉴定意见为依据。

游志雄指出,当前的重点是加强美容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管理,相关部门应当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设置审批和校验美容医疗机构。根据医疗美容机构的不同级别、类别以及《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核定其执业范围。对于超范围开展医疗美容项目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此外,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加强美容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刻不容缓。相关部门应当结合医疗机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及时将医疗美容机构的相关信息录入数据库。有条件的,应当将美容医疗机构相关信息对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当然,媒体的参与不可或缺,媒体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引导社会公众对美的认知,相比外在的颜值,内在的素质涵养更显气质。”游志雄说。

王宇燕在省委党校调研时强调 不断开创新时代党校事业新局面 我省32家企业参加第十五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
相关阅读: